2018年7月18日 星期三

94期封面故事─「海洋新生兒」



文/總編輯

在水族博物館裡誕生的海洋新生兒,各個都受到無比的關注,打從母體內胚胎尚未成形時,到出生,到長成,都在館員的細心呵護之下(94期, p2-13)。有專人張羅飲食,把屎把尿(水質及環境管控),留意身心發展(動物福利),到安排下一次的生命傳承,住在展示缸裡的海洋生物幸福嗎? 雖得溫飽,族群生命延展,但失去遨遊大洋俯仰天地的自由,遠離大自然母親的懷抱。

此時仍在海裡的同族呢? 從娘胎起就遭受人工毒物的汙染,出生後則游泳於「塑膠海洋」中,在吞食塑膠「微粒」及「垃圾」下掙扎成長(93期, p2-19)。

同樣都是人類的作為,展示窗裡的一切受到關注,但海裡發生的一切卻似乎不存在。

水族博物館是展示生命奧秘的櫥窗,奇炫的海洋生命現象藉以躍入遊客的眼簾,讓人驚嘆。所觸動的,不再僅是知識視野的拓展,而是啟發探索及尊重生命的海洋素養與省思。

2018年7月17日 星期二

94期 館長的話



海洋孕育生命。在遠古,海洋是無數生命形態產生的地方,是使無變有的地方。記得當年在美國求學時,第一堂細胞生物學,教授上的就是「水」,因為它的特性,讓生命順利踏上旅程,當時第一次實驗室研究的,就是海洋中海膽的受精與胚胎發育‧‧‧

因為水的特性,生物的生殖與繁殖得以綿延不絕。如今真知道何謂海洋孕育生命。對於海洋的敬畏,不僅僅因為其浩瀚無邊,深沉幽邃,而它所蘊涵的生命內容,才是令人震撼之處。

本期專題報導「海洋新生兒 (生殖與繁殖) 」與您分享幾種海洋生物的生殖與繁殖,閱讀時,最好想像海浪來去沖刷的聲音,希望能夠激發您欣賞並探索海洋生命的興趣。

夏天是熱鬧的季節,不僅預期我們的水族館展示將人潮鼎沸,海生館後場的各種活動以及學生暑期實習也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更期望海生館所要傳播的科教展示及研究,能夠催生更多的「海洋新生兒」。

2018年7月16日 星期一

精彩萬分的海洋生命



文/陳君夷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出版中心

人類尚未發現任何一顆星球能像地球,有豐富的生命蘊藏其中,在浩瀚的宇宙中,只要細細觀察與體會,就能感受生命誕生的悸動,其過程奇妙超乎自然,在微小的受精卵(細胞)中,配子基因的相互融合,細胞的不斷分裂,到組織的分化、外在形體的形成,再延展出形形色色的各類生物,生命的產生對人類而言一直是個奧秘,直至今日我們雖可以將生命拆解成基因,用高端技術複製出一個生命,但我們依然不知道生命從何而來?是什麼機制使生命躍然跳動在這星球上?

即使無法參透這奧秘,但無損我們欣賞體驗並驚嘆生命的美麗。


2018年7月15日 星期日

海生館企鵝大小事

【圖5】模擬自然棲地的低溫環境

文╱李宗賢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生物馴養組 獸醫師

海生館的企鵝是於94年引進,對於館內的環境適應良好,目前族群數量已繁衍至200多隻。


2018年7月14日 星期六

一窺海鸚鵡的繁殖秘密

海鸚鵡能飛善泳又能跳是三棲的物種

文/陳勇輝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科學教育組 助理研究員

海中鴛鴦

許多人看到海鸚鵡的第一眼,都認為牠們應該是企鵝的表親-是海中的鴨子,因為海鸚鵡的外型與行為與鴨子真的有幾分相似,牠們一樣能夠飛翔、划水游動、走起路來左搖右擺,偶而也會潛入水中捕食小魚,真的很容易讓人誤以為是海中的鴨子。

海鸚鵡背黑腹白,烏黑色的頭部,臉頰兩側有灰白色羽毛,巨大顯眼的鳥喙前緣呈橙色,配上亮橘色的雙腳,乍看之下像極了馬戲團裡討喜的小丑,因此被稱作「海鳥界的小丑」。牠們是棲息在北極圈內的典型海鳥之一,而且還是令人稱羨的「海中鴛鴦」。


2018年7月13日 星期五

搭乘時空膠囊 來到世上的鯊魚—狗鯊



文/蕭美足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展示組 技士

「斑竹狗鮫」俗稱狗鯊或狗鮫,跟鯊魚一樣屬於軟骨魚類,身上有斑紋,常在珊瑚礁岩或石縫中棲息。

斑竹狗鮫的繁殖方式為卵生,牠們卵叫做卵鞘(圖1),卵鞘的外型奇特,呈深褐色豆莢狀,表面偏光滑有如半透明的「時空膠囊」,可以瞧見小狗鯊在內發育的過程,也彷彿是個太空艙,搭乘著太空生物降生地球。每個卵鞘都是VIP的設計,裡面只有一個受精卵,只會孵出一隻狗鯊寶寶。


2018年7月12日 星期四

海中只有媽媽好,有爸的孩子像個寶!

正在孵蛋的巴布亞企鵝(張祐嘉攝於南極)

文/林乃正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計畫助理

在人類社會中,常聽到許多爸爸或媽媽茹苦含辛的把年幼子女拉拔長大的故事,其過程艱辛令人眼匡泛紅,對於親恩偉大感動不已。在蔚藍的海平面下,生命的誕生與成長更是險峻,時時刻刻都可能生離死別。有父母照顧的海洋新生兒真是獲得上天特別的恩寵。


2018年7月11日 星期三

陸蟹的終生大事

【圖5】剛釋放幼苗的圓形圓盤蟹(Discoplax rotunda),水中的褐色點狀物即為蚤狀幼體。(攝於屏東墾丁)

文圖/李政璋
國立中山大學海洋資源所 博士生

陸蟹是甚麼?

「螃蟹」是一群生活在海洋的生物,但有一小部分的家族已漸漸的往較乾燥的陸地棲息。這類離水而居的螃蟹,習稱「陸蟹」。

所謂的「陸蟹」與「海蟹」,其實大部分在海陸分佈上並無絕對的區別,因為陸地與海洋的交界本來就是一個過渡的環境。比如在河口周邊,有些看似乾燥的泥土地或草地,多數時間看起來乾燥到可以開車上去,但是在大潮日的滿潮時間,卻會被上漲的潮水淹沒成一片汪洋。


2018年7月10日 星期二

寶貝的寶貝

【圖2】照片中體型較大的黃寶螺,正處於亞成貝階段

文/陳文德 (阿德蝸)
屏東民生國小教師

楔子

「寶貝」的「寶」可以是形容詞,在形容「珍貴的東西」;「貝」是名詞,指的是「貝殼」。因此,這個「寶貝」有珍貴海貝之意,有時專指寶螺科的海貝。另外,「寶貝」也是對親愛的人的暱稱,而對象通常是小孩。

春夏之際是大地生物繁衍的時節,在恆春半島的潮間帶,貝類也沒錯過這盛宴,紛紛出來活動,希望能找到另一半,完成傳宗接代的使命。

2018年7月9日 星期一

《奧祕海洋》館訊部落格上線囉!

今年5月,海生館正式成立了《奧祕海洋》部落格,上線至今約2個多月的時間,在沒有特別宣傳的情況下,瀏覽人數已突破10,000人次,這讓我們非常興奮,相信透過網路,可以吸引更多人來認識、探索屬於我們的海洋。


文/陳君夷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出版中心

為什麼是部落格?-強勢回歸的復古潮流

過去將近10年的時間,人類社交的方式被社群媒體翻了幾番。在網路剛開始的時代,我們在各大部落格平台用文字書寫心情、暢所欲言地發表自己對各類事物的看法,會來閱讀的大多是相熟的朋友,或是對你的文字或想法有共鳴的網友,那是一個比紙筆書信快一點的時代。

不過短短十數年,各類Vlog成了網路當紅炸子雞,更新的速度是每週一則,有的甚至每天一則,重大新聞的保鮮期大概一個禮拜,還來不及整理想法,我們的注意力就會被轉移到新的事物去,如今一個人每週甚至每天的資訊量,可能是古人一年或甚至一輩子的量。


2018年7月8日 星期日

南「得好人才、」育「見新南向本館參加教育部」106年新南向教育展「之紀實與展望」

本館陳啟祥館長(右1)與時任教育部長吳茂昆部長(左4)、姚立德政務次長(右4)、
朱楠賢主任秘書(右2)、黃月麗司長(右3)與各館館長於終身教育司展版前合影。(林乃正攝)


文圖/張至維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展示組 副研究員

教育部為彰顯106年「新南向人才培育推動計畫」的豐碩成果,於今年(107年)4月29日至5月1日在臺北市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舉行「新南向教育展」暨相關活動,並於5月4日至13日移師高雄市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持續展出。


2018年7月7日 星期六

ICC國際海洋淨灘行動:一場公民皆可參與的科學調查

一起為下一代留住一個乾淨美麗的沙灘 (Rex Lee攝)

文/林冠吟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科學教育組

2015年,一部由美國德克薩斯州A&M大學的海洋生物學家所拍攝的短片,在YouTube頻道上受到矚目,並且被大量轉發分享。畫面中,研究人員協助一隻受傷的海龜清除鼻孔中的異物,結果竟然從海龜的鼻孔中拉出一根長長的塑膠吸管,此過程可見海龜痛苦不堪的表情,令人震撼。

這個短片不僅讓觀看者反思自己慣於使用塑膠製品的生活,對大自然造成的負面衝擊,同時也間接促使「減塑生活」、「淨灘」等活動逐漸成為全球熱門的話題。

強調「分類與調查」的ICC國際淨灘行動

根據知名淨灘平台「愛海小旅行」的資料,2017年臺灣各地總共有400場以上的淨灘活動,尚未包括其他自發性或民間企業舉辦的淨灘活動。然而,大家這麼努力淨灘,除了使沙灘暫時變乾淨之外,是否真的能促進改變呢?


2018年7月6日 星期五

解ㄧˊ篇─關於參觀海生館的30個Q&A




「企鵝的背為什是黑的呢?」 「珊瑚與海葵怎麼分啊」?「鯨鯊母子一起游?」這些來自於遊客的各式問題及答案,都可在「解ㄧˊ篇」一書中找到喔!

本書章節大致上是以海生館三個展示館做分類安排,另設一節為社會大眾對本館名稱、商標等疑問的解答。

各篇的內容輕鬆詼諧,引人入勝,讀者需經幾翻思考後,方得答案。讀者閱畢之後,會因為心中的迷思被解開、好奇心被滿足之後,頓時莞爾一笑。全書精選出三十個單元,透過美不勝收的手繪插圖與精彩生動的照片,讓讀者在品味內容趣味性之際,亦能同時享受視覺上的美感。

出版者: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
作    者:陳勇輝
出版時間:100年9月
規    格:128頁/20x21公分/彩色印刷(平裝)
ISBN:978-986-02-4366-6
GPN:1010002191
定價:300元

2018年7月5日 星期四

海生館「研究所」─ 碩博士班熱情招生中

於後灣海邊舉辦畢業典禮

嚮往探索浩瀚大洋所蘊藏的生命奧秘嗎?或是對於珊瑚細胞分子生物學、共生藻、珊瑚礁生態、海洋生物多樣性、海洋生物生理/行為/生態、海洋環境與生態以及海洋天然物的研究有興趣?海生館「研究所」碩博士班或許是個好選擇!

海生館「研究所」的全名其實是「國立東華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這是國內博物館與大學合作的創舉,就在海生館的館區內成立「研究所」,所有的學生住在海生館的宿舍,依山傍海,在這優美如國外的環境裡生活、修課,並且加入海生館的研究團隊,在老師們(也就是海生館的博士級研究人員)的認真指導下,進行各式各樣以珊瑚為特色的海洋生物及環境等基礎及應用研究。

海生館宿舍區,依山傍海,環境絕佳

海生館「研究所」的環境特殊,研究題材獨具特色及發展潛力,在此求學,除了研究外,將耳濡目染博物館內海洋生物的典藏、展示、科教及保育活動,同時海生館已逐步邁向國際化的場域,在這裡,有許多的國際學者專家、歐美及東南亞的外籍實習生或研究生長駐進行研究,因此不必出國就能認識許多外國朋友,在文化及觀念上相互交流,開啟國際視野。

每一年,海生館都會舉辦「海洋中的奧秘」國際學術研討會,全程以英文舉行,每位學生都參與其中,展現研究成果,不僅能增進英文能力及膽識,同時也不需花費龐大的出國旅費,真是非常好的活動。

「國立東華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已設立在海生館內滿13年了,或許您從未聽聞,也很好奇是否真的如上所述的豐富特別?為此,我們從2013年起,每年利用暑假結束到正式上課前的空檔,在海生館裡舉辦「研究所體驗營」活動,讓有意朝海洋生命科學研究之路邁進的學子們有個親身體驗了解的機會,由於活動非常熱門,常常是報名系統上線後即「秒殺」,因此建議您不妨常來逛逛海生館的官網、FB(Hello,海洋)及研究所網頁,取得先機。

為了方便您作各方的考量,以下簡述各種入學管道及時程等資訊,若心動,不妨早點行動,或詢問,或寒暑假來實習,或參加研究所體驗營均可,我們非常歡迎您的加入,一起來探索海洋,感受海洋並精進科學素養。

於海生館大洋池頒發第一屆畢業證書


國立東華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招生資訊:
錄取人數/碩士班 22名/年、博士班1名/年

入學方式/可依由以下3種方式申請入學,並於報名時選擇報考「生物科技組」,或是「生物多樣性及演化組」。(詳見本所官網招生訊息http://imb.ndhu.edu.tw/bin/home.php)

(A)甄試
時間:每年約10月報名,11月~12月進行初審及口試
報名準備資料:自傳、讀書計畫書或研究計畫書、學士班歷年成績表、教授推薦函2封以及其他有助審查之資料。

(B)筆試
時間:每年約2月報名,3~4月進行筆試
考試項目:生物科技組:1.生命科學; 2.生物化學。
生物多樣性及演化組:1.生物學; 2.生態學

(C)國際學生
秋季班(9月入學)報名時間:每年約12月至隔年4月底止。
春季班(2月入學)報名時間:每年約5-11月止。
(詳見東華大學國際事務處官網
最新招生訊息http://www.oia.ndhu.edu.tw/bin/home.php)

2018年7月4日 星期三

超萌企鵝寶寶盡在海生館「文創禮品店」

企鵝玩偶(古依翎攝)


文╱陳鈺婷

海生館文創禮品店在哪呢?

就在一、二館大廳服務台的上方,珊瑚王國館2樓特展區的出口處(目前正在進行“游行—海洋生物移動不設限”特展),此文創禮品店約15坪大小,四面使用低調黑色槽板圍起,空間上方環繞著手繪海洋生物,中島則採用杉木木箱如積木般的組合陳列,自然又環保,並留有足夠寬敞的走道空間,讓愛心代步車及嬰兒車能自由通行,適合全家光臨。(小叮嚀:行動不便或推嬰兒車者等,可搭乘服務台旁電梯。)

 除了企鵝寶寶,還有甚麼呢?

這裡還展售海生館官方出版品與各式海洋文創商品,包括:

1.產學合作中心設計開發商品:海洋生物布偶、布偶鑰匙圈…
2.產官學研發之美妝商品:海葡萄保濕透亮精華液、仙后水母保養系列…
3.海洋精品:文鎮、飾盒、銅雕、水晶珠寶盒…
4.日用品:館徽紀念T恤、毛巾、浴巾、環保餐具…
5.各式紀念品
6.「墾丁潛點」及各式海洋生物圖鑑出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