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海生館教育資源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海生館教育資源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9年3月24日 星期日

98期封面故事─打造珊瑚的「挪亞方舟」





文/總編輯  

您可知全世界有幾種造礁珊瑚呢? 1500! 那臺灣有幾種呢? 答案是400多種。其種類之多竟與澳洲大堡礁(400-500)不相上下,這可是臺灣非常珍貴的海洋資源。珊瑚礁生態系是海洋中的熱帶雨林,孕育無數的海洋生物,如果珊瑚不見了會怎樣?我們實在不敢想像!

為了引領民眾多多認識珊瑚等海洋生物,進而愛護並支持海洋研究保育,教育部特將「海洋生物博物館」設立在墾丁國家公園內,就近從事珊瑚及珊瑚礁生態等海洋生命科學研究,並透過活體展示吸引民眾一探究竟。海生館開館營運將近20年了,在不斷努力地進行珊瑚人工培育、保種、基礎與應用研究之下(詳見本期內容),已頗具珊瑚「挪亞方舟」的功能,期許未來能逐步將其實現,並邀請您持續關心、支持及參與!


2019年3月23日 星期六

打造屬於珊瑚的挪亞方舟— 為珊瑚未來可能的巨變預作準備




文─葉宗旻─國立東華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 碩士生
                樊同雲博士─海生館企劃研究組

圖─珊瑚實驗室提供

自工業革命以來,人類迅猛的發展,已經造成自然環境快速且巨大的改變,科學家認為地球已進入「人類世」(Anthropocene)的階段,在接下來的幾個世紀中,對各種自然生態系與生物多樣性造成的衝擊與改變將日益明顯及普遍。近三十年來全球珊瑚礁正在快速衰退、消失,被列入瀕臨絕種野生生物名錄的珊瑚種類正持續增加,這正是目前「人類世」的光景之一。

2019年1月21日 星期一

海洋教育中心—歡迎線上瀏覽,現場體驗!!


點選圖片即可進入海洋教育中心網頁


文圖/陳勇輝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科學教育組」 助理研究員

緣起

行動科技的資訊時代,提供人們取得即時訊息的便利性,任何有價值的資訊都可以透過網路得到概略性的理解,但無論這些資訊多令人心動卻往往難以抵過臨場體驗的真實感;誠如粉絲在音樂網站上欣賞心儀的歌星MV之後,仍願意付出高價購買現場演唱會門票一樣,甚至不遠千里前往現場感受當場的震撼與臨場感。在網路多媒體的時代,透過線上瀏覽獲得即時資訊之後,再前往現場體驗各種活動是未來必然的趨勢。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以下簡稱海生館)配合國家環境教育法的頒布與實施,將環境的元素融入海洋教育核心之中,在建構海洋教育科學園區同時建置海洋教育中心網站,介紹園區內多元體驗教育活動。中心網站所能呈現的多媒體資料大都以活動花絮剪輯或是教育場域特色如水族馴養中心為主,並無法一窺園區的全貌,遑論提供瀏覽者真實的體驗感受。

2019年1月18日 星期五

需要海洋影音資料嗎? 淺談海生館數位媒體之收集、運用與開放

影音管理系統首頁 http://imediage.nmmba.gov.tw

文/劉銘欽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展示組」 副研究員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為因應展示、特展、科教活動、出版及館務推動之需求,自2000年開館初期即研擬管理辦法並建立「影像管理系統」,為全館同仁提供影像資料的服務。影像管理辦法是以Web 2.0共創共享的方式,邀請館內同仁開始進行影像資料之收集、管理及數位化工作。

有別於多數的博物館,海生館「影像管理系統」內之影像不限於館內所典藏或展示之主體,而是擴大收錄各種海洋生物、生態及景觀等相關之影像,也包括海生館之展館、建築,甚至過往館史影像內容以提供各種使用需求。

2019年1月17日 星期四

如何用海生館線上資源來上實驗課? 「臺灣海洋生態資源學習網」




文圖/吳曜如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科學教育組」 助理研究員

「水中小生物」大概是所有國中生物老師做最多的實驗,這實驗向來肩負著很重大的責任,一來是訓練學生操作顯微鏡,二來則是開啟學生的眼界-真正「親眼」看到顯微世界裡面熱鬧繽紛的景象。

但這實驗其實讓許多老師相當苦惱,一是住處或教學現場附近沒有適合的水樣,無法取得密度較高的生物供學生練習;再來則是水樣中,出現一些連教師自己都不太熟悉的生物,一旦現場學生發問,就很難回答。

2019年1月16日 星期三

想把海生館搬回學校嗎?歡迎多多利用海生館教育資源


2018海洋學校計畫申請者「永吉國中」

文圖/林冠吟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科學教育組」

教育是博物館的核心功能之一,作為臺灣海洋科學類博物館的領頭羊,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以下簡稱本館)除了藉由館內的水族缸展示與現場導覽解說,向民眾傳遞豐富的海洋科學知識。此外,本館也提供其他的服務和學習資源,像是針對不同年齡層學童的到校教學、學校老師的培訓課程、或是讓社區與學校單位借用的展示箱等,讓民眾在博物館之外,有管道繼續探索海洋的奧秘。

2019年1月15日 星期二

好漾的東港高中「海洋服力社」!

海洋桌遊課程

文圖/林冠吟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科學教育組」

在國高中的求學階段許多人都有過社團參與的經驗,像是童軍團、熱舞社與吉他社等,然而隨著時代變遷,目前學生除了過去的熱門社團外,更多了具備在地特色的新興社團可以選擇。例如由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以下稱本館)與屏東縣立東港高中合作成立的社團:「海洋服力社」。

2019年1月14日 星期一

博物館最酷的 「標本典藏室」與「數位典藏系統」


(李政璋攝)

文圖/陳柔蓉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展示組」 典藏經理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海生館)是直屬於「教育部」的館所,不僅是知名的BOT水族館(水族館部委外經營,力求政府與民間雙贏),更是具有提升國人海洋素養功能的「博物館」。博物館最重要的責任是展示、教育、研究和典藏,其中典藏是所有博物館中最「沉默」但卻是最強大的後盾(圖1)。

1│海生館之標本典藏庫房,架上排列瓶瓶罐罐各式珍貴的海洋生物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