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16日 星期一

精彩萬分的海洋生命



文/陳君夷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出版中心

人類尚未發現任何一顆星球能像地球,有豐富的生命蘊藏其中,在浩瀚的宇宙中,只要細細觀察與體會,就能感受生命誕生的悸動,其過程奇妙超乎自然,在微小的受精卵(細胞)中,配子基因的相互融合,細胞的不斷分裂,到組織的分化、外在形體的形成,再延展出形形色色的各類生物,生命的產生對人類而言一直是個奧秘,直至今日我們雖可以將生命拆解成基因,用高端技術複製出一個生命,但我們依然不知道生命從何而來?是什麼機制使生命躍然跳動在這星球上?

即使無法參透這奧秘,但無損我們欣賞體驗並驚嘆生命的美麗。




 每一種生物有他們自己的生殖方式,陸上生物多是一公一母的配對,對比陸上生物的生殖方式,海洋生物的生殖方式可謂五花八門、眼花撩亂。比如珊瑚礁有些魚類是雌雄同體,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小丑魚,小丑魚是位階分明的群體,一朵海葵中,體型最大具備領導權的小丑魚一定是雌性,第二大的為雄性,其餘皆無性別,哪一天如果最大的雌魚爭鬥輸了,取得勝利寶座的那一隻就會「轉性」變成母的。

而深海的鮟鱇魚也有著奇特的生殖方式,因為在深海中要找到另一伴很不容易,因此當公鮟鱇魚遇到母鮟鱇魚後,牠就會死咬著母鮟鱇魚不放,不擇手段的黏在她身上,隨著母魚游來游去,時間久了,公魚嘴巴便會跟母魚皮膚連在一起,這時牠已經變成寄生動物了,倚賴母魚血液的供應才得以維生,最終只會剩下一對生殖線黏在母魚身上,在必要的時候提供母魚精子,完成傳宗接代的工作。

除了奇特的生殖方式,海洋中育兒的工作也不一定都是由雌性擔綱,例如海馬。海馬交配的時候,母海馬會把體內所有的卵注入公海馬體內,接下來母海馬就會不知去向,留下公海馬負責照顧孵化小海馬,一般公海馬抱卵大概有50、60顆,有些甚至會到100顆,經過50天左右的孕期,小海馬就會從海馬爸爸的育兒袋中游出來。

而另一個由雄性負責照顧下一代的著名例子就是帝王企鵝,帝王企鵝在求偶期找到另一半交配後約一個月,母企鵝就會產下一顆蛋,並將牠交給雄企鵝,雄企鵝會將這顆蛋收進自己的袋囊,接著母企鵝便會離開去覓食,之後約2到3個月的時間,不論發生什麼事,蛋都是雄企鵝最掛念的事。國際企鵝專家斯通豪思(Bernard Stonehouse)描述:「雄企鵝就算是掉落小懸崖、滾下雪坡、給石頭絆倒、在滑溜溜的冰上跌得四腳朝天或在雪面波紋(sastrugi,積雪厚實的地面上的波紋)跋涉,還是會牢牢抱著自己的蛋。」

很有趣吧!以上只是一小部分例子,海洋裡孕育生命的過程,常常超乎我們想像,這期《奧祕海洋》將帶您來深度認識一些在海生館及恆春半島誕生的海洋新生兒們!

參考資料:
1.吉德安‧狄福(Gideon Defoe),〈魚〉、〈海馬〉,《動物愛愛狂想曲》,如何出版社,2006,頁107、113。
2.傑弗瑞‧麥森(Jeffery Masson),〈企鵝的擁抱〉,《企鵝的擁抱─動物爸爸的育兒行為》,知書房出版社,頁12-4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