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6日 星期日

塑化海洋——《奧秘海洋》99期〈小小吸管、大大危害〉讀後感想——徵文組高一佳作 / 賴冠瑋

 




賴冠瑋 / 屏東縣國立潮州高級中學

選讀:《奧秘海洋》99期——〈小小吸管 大大危害〉

 

在國中上學的路上,一定會去順路的早餐店買一個三明治再搭配一杯紅茶,買了紅茶則不能忘記拿吸管。走到教室的位置坐好,啪的一聲戳破塑膠膜、快速的吸個兩大口、大口的吃著有點壓扁的三明治,吃完後做個垃圾分類,這樣的例行公事開啟了我的每一天,三年下來即是如此。


高中的時候我也只買沿路的早餐,習慣依舊沒變,只不過那隻吸管竟從我身邊悄悄地消失了。我大概已經有將近一年沒使用塑膠吸管了,但我並不覺得不方便,反而因為做出了這小改變而感到雀躍,甚至是區別我與其他同學的小關鍵。


每當別人問起:「欸,你為什麼不用塑膠吸管啊,你要怎麼喝?」我便笑笑的回答:「阿就用美工刀(有擦過)割開就好了阿,不要再餵海龜吃吸管了吧。」


這聽起來似乎只是一句玩笑話,但這是個非常令人傷心的事實,我看過一張圖,一隻海龜鼻子裡卡著一隻吸管,痛苦的掙扎著。這張圖和類似的內容後來都被作成了梗圖、被當成了笑話而草草帶過。我相信製作這些內容和看這些梗圖的人知道這件事的嚴重性,也因為他們意識到了因此才選擇以這種形式推廣,告訴大家在海洋上有無數個像這樣子的事發生。


不過這類事卻已經成為了和全球暖化一樣的情況,大家明明知道事情的嚴重性,大部分的人明明知道每年約有800萬噸的塑膠垃圾隨著河川進入海洋中、每年的平均溫度不斷上升,卻不願有所作為,不願作出小小改變。人類在面臨一項巨大的危機,例如海洋垃圾、全球暖化,一開始想到時會非常緊張、擔心,但過不久就會忘記。


這是人原始的天性,因為如果我們一直想著這件事,最後就會因為壓力過大而瘋掉吧,所以我們選擇忘記,繼續過我們的生活,繼續開著冷氣,繼續燒著煤炭,繼續「啪」的一聲用吸管喝著我們的飲料。


「啊~你會不會想太多?反正我們製造垃圾的速度,有比大型企業製造的還多嗎?」說這些話的人似乎沒意識到一點。為什麼會有工廠生產吸管,因為有需求,而若是我們願意盡小小的一點心力,不使用吸管或換成環保吸管,讓它成為一種習慣,漸漸地降低需求,生產的數量也隨之增減。這道理推廣到塑膠袋、餐盒⋯⋯似乎都適用。


在國中時生物老師問了班上一個問題:「如果今天要選擇作好垃圾分類和不要製造垃圾,哪一個比較重要」我回答了垃圾分類,或許是我才剛做好回收吧,但這樣的立場已經建立在我會製造垃圾上了。我無法確認哪些會被再利用、哪些又會流到海裡,被海洋生物吃下肚。回收能作到的終究是有限,政府的吸管政策也是,敵不過貪圖方便而使用塑膠產品的民眾。


去年的6月全家人跑到了小琉球慶祝我的會考,來到了小琉球不能少行程其中一項便是潛水觀賞綠蠵龜。穿著潛水裝,由潛水教練拉著一條很長、類似繩子的浮板,我們則緊緊地抓著,深怕一不小心就脫了隊。身體受到一陣拉力而往前進,身體隨著波浪的起起伏伏,給人一種無法形容的舒適感。


海水因為我的近視還有水中雜質而變得模糊,風景也不像電視節目的那樣如夢似幻,但我看見了綠蠵龜,牠在離我不遠處悠哉的暢遊,這片海域都是牠的遊樂場。這時一些塑膠垃圾漂浮在海面上,其中就包含塑膠吸管,心情突然開心不起來。塑膠垃圾早就散播到海洋的各個角落,這一切似乎都太遲,但我們有必要讓它更嚴重嗎?


我不能稱作是一位熱愛環保的人,我很喜歡外帶外食,使用餐盒,偶爾也會網購,消耗衛生紙的速度更驚為天人,不過不使用吸管,不用塑膠袋還算是我能盡的小小心力。我們不希望鼻子被塞進塑膠吸管,不希望腹中充滿塑膠垃圾,那麼海洋的生物何必要受這些苦?


要是有一天大家真的頓悟,悟出塑膠垃圾即將要比魚還多,悟出我們製造的塑膠最後會被我們吃下肚,悟出有數十數百億個小生命正承擔著我們的罪業。不再懶惰,「不要製造垃圾」不再是空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