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6日 星期日

《克比睡不著》讀後感──徵文組國三金牌 / 許翰寧


 







許翰寧 / 新北市私立竹林中學

選讀:《克比睡不著:與海洋動物的奇幻冒險》

在我以前的印象中,科普類的書籍都是跟枯燥無趣畫上等號,甚至有一點偏見,每一次我爸在看國家地理頻道的時候,我內心瘋狂地想:快點轉台、快點轉台、快點轉台!每次我爸在說他以前看的小牛頓等科普類的書籍有多好看的時候,我都在想:怎麼可能跟你說的一樣好看,一定也是很無聊的那一種。尤其是對關於海洋生物的書籍,覺得海洋生物、海洋不就是長那樣,有甚麼好說的,而且我對海生動物也沒什麼興趣,甚至覺得它們長得有點醜,就更不會去看有關海洋的書籍。

這次因為需要寫有關海洋科普書籍的閱讀心得才會去接觸到這類書,書單中的五本書應該在圖書館都借不到了,也沒有很想去買一本我對於它一無所知的書,所以就決定在新北市立圖書館的電子圖書區中找到了書單中的書籍。經過對比之後,五本書中我對於 《克比睡不著》比較有興趣,所以就在電子裝置上閱讀了這本書。

這本《克比睡不著》是以海洋生物的視角來訴說他們自己的故事,六個章節一共講述了六個不同的海洋生物。嚮往大海的海龜、到哪都是小霸王的雪花魟、跟醜小鴨很像的台灣前肛鰻、被做成五顏六色標本的皇帶魚、對愛情求而不得的企鵝、渴望歸鄉的白鯨,中間則以男主角克比的奇幻經歷來串連著六個各有特色故事。

剛讀完這本書的時候我其實並沒有甚麼想法,只是六個不相關的故事串在一起,真正的想法是到了第二天要寫心得回頭再掃一遍文章時才冒出來的。看到第一篇的海龜被釘上祈福鐵片時,我不禁想到一篇閱讀測驗的內容:奶奶帶著孫子去寵物店買鳥,買鳥的目的是放生做功德。這種不正確的觀念至今仍存在,並殘害著野生動物,抓了再放、抓了再放,一而再,再而三的形成了一種對大自然有害的惡性循環。人們為了自身的利益去做出這種荒唐且自相矛盾的行為,形成這種惡性的產業鏈。奇怪的是,似乎並沒有人去制止這種行為,如果要罰好像也無法可罰,這樣看來對於這些錯誤觀念的修改、矯正還是必要的。第三篇台灣前肛鰻的身世讓我想到了童話故事醜小鴨,本來被視為不同於他人的異類,沒想到竟是新的品種,想必世界上一定還有許多與台灣前肛鰻有類似的經驗的新品種等著我們去發現。

第四篇的皇帶魚及其他魚類被製成標本的過程真的讓我大開眼界,我本來以為海生館裡的魚類標本都是假的,沒想到那些魚類標本都是真的。將一條原本平淡無奇、暗灰色的魚用不同的化學藥劑將魚類的軟骨、尾鰭等部位染成不同的顏色,如同浴火重生一般絢麗。第六篇的白鯨被漁船捕抓而進入了海生館,本該在大海裡悠游的白鯨,卻在二十世紀才受到法律的保護,免於被製成標本、生活用品的悲慘的命運。書中有一段話是這樣「那其他海洋生物呢?應該用什麼眼光來看待呢?雪花魟、半帶皺唇鯊、公子小丑魚……牠們也一樣本來不是生活在這裡的。是因為我們比較聰明、比較巨大,所以池子相對起來狹小,還是因為我們是海生哺乳類所以才比較受到關心?」的確,經常出現在我們視野中的物種數來數去就那些,有許多的物種正與電視上出現的「明星物種」有著一樣的遭遇,面臨滅絕、遭到濫捕、棲息地面積減少等,但我們卻從來不知道它們的存在,缺乏關注、缺少資金,使得它們的保育工作變得更加艱難,我們有時也該關注一下這些面臨同樣困境的物種。

台灣明明是個四面環海的國家,我們對海洋的了解卻是如此的薄弱,不了解海邊的生態、不了解海洋的生態,甚至沒去過幾次海邊,沒有看過藍白相間、一波波的海浪,沒有聆聽過海浪打在岸上的聲音。我們從小就被保護著,太偏的山區不能去,不能踏著浪奔跑嬉戲,這些為了我們好的舉動卻限制了我們認識大自然、認識這個被山海包圍的地方。我們不能說這些舉動有錯,只能說我們缺少對山、對海的教育,沒有學習如何與它們相處。我們也應該試著多與它們互動而不是一昧地遠離、拒絕,畢竟這是我們生長、茁壯的地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