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24日 星期日

98期封面故事─打造珊瑚的「挪亞方舟」





文/總編輯  

您可知全世界有幾種造礁珊瑚呢? 1500! 那臺灣有幾種呢? 答案是400多種。其種類之多竟與澳洲大堡礁(400-500)不相上下,這可是臺灣非常珍貴的海洋資源。珊瑚礁生態系是海洋中的熱帶雨林,孕育無數的海洋生物,如果珊瑚不見了會怎樣?我們實在不敢想像!

為了引領民眾多多認識珊瑚等海洋生物,進而愛護並支持海洋研究保育,教育部特將「海洋生物博物館」設立在墾丁國家公園內,就近從事珊瑚及珊瑚礁生態等海洋生命科學研究,並透過活體展示吸引民眾一探究竟。海生館開館營運將近20年了,在不斷努力地進行珊瑚人工培育、保種、基礎與應用研究之下(詳見本期內容),已頗具珊瑚「挪亞方舟」的功能,期許未來能逐步將其實現,並邀請您持續關心、支持及參與!


館長的話





文/陳啟祥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 館長

「挪亞方舟」意喻末日大毀滅時,存留餘種的一線生機。方舟孤零零漂浮在一片原本綠意盎然而如今却是萬物無法生存的死海當中…海洋是生命之源,但生命的毀滅却於海洋中一而再、再而三地發生。只是生為萬物之靈的、負責管理保護萬物的人類,却不斷地忽視這現象………有云:「第六次大滅絕」,人類可能是罪魁禍首?

去年參加數次的國際國內研討會並演講,重新檢視海生館珊瑚研究的進展與目標;搜索、審視之餘,發現:珊瑚此一奇特的海洋物種,在人類科學進化史之外、在吾人開始萌發好奇研究之前,於變化詭譎的浩瀚海洋裏,或許已經在為自己的生存奮鬥很久很久了! 珊瑚其實是體質軟弱的,並且對於環境特別敏感;珊瑚是海中瑰麗的水晶宮,雖然易碎,却成為海洋裡多產的綠洲及海洋生物避護所。因為它敏感,更好反應環境變遷的隱而未現的影響;因為它影響海洋生物多樣性,它的毀滅也預告地球萬物所將面臨的浩劫!

本期讓我們來了解如何為珊瑚打造挪亞方舟。

2019年3月23日 星期六

想像一個沒有珊瑚的世界





文                 王玠文─海生館出版中心
繪圖         雷思瑜─海生館出版中心

沒有珊瑚會怎樣

在海底200米以淺,蘊藏著一座巨大的生態系統:這裡五彩斑斕,神秘卻又生意盎然。這裡是海洋中近四分之一不同物種的「廚房」,也是小魚、海龜和無脊椎動物們的避難所;這裡孕育了潛水客們夢寐以求的良辰美景,也滋養了漁夫們朝思暮想的豐富漁獲;這裡有著自然學者熱切探索的基因密碼,也有著人文學家迫切追尋的歷史遺跡,這座隱匿於海面之下的祕密花園,就是珊瑚礁生態群。

珊瑚礁雖然只佔海底面積的0.1%,卻提供25%的海洋物種生存所需。在生態中得益於珊瑚礁生態群的並不只有水下生物,它同時也提供人類發展觀光業與漁業巨大產值,創造近百億美元的收益。珊瑚礁同時也是人類的守護者,它能將波浪能量減少97%、浪高降低84%,是讓沿海社區獲得保護的天然防坡堤。人類可知最早的珊瑚誕生於五億多年前,在沒有人為破壞的情況下,長壽的珊瑚並不會老化或死亡,這種獨特性也讓學者專家們迫切的想藉由研究它,解開生命的秘密,並期望將成果應用在醫學上,造福更多人類。   

失去珊瑚礁並不只是失去可觀的經濟利益。沒有了珊瑚礁生態,也就沒有了多數人賴以維生的魚類蛋白質,對於糧食供應日漸緊張的情勢來說並不樂觀,而我們也將永遠失去多采多姿的海洋環境。

打造屬於珊瑚的挪亞方舟— 為珊瑚未來可能的巨變預作準備




文─葉宗旻─國立東華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 碩士生
                樊同雲博士─海生館企劃研究組

圖─珊瑚實驗室提供

自工業革命以來,人類迅猛的發展,已經造成自然環境快速且巨大的改變,科學家認為地球已進入「人類世」(Anthropocene)的階段,在接下來的幾個世紀中,對各種自然生態系與生物多樣性造成的衝擊與改變將日益明顯及普遍。近三十年來全球珊瑚礁正在快速衰退、消失,被列入瀕臨絕種野生生物名錄的珊瑚種類正持續增加,這正是目前「人類世」的光景之一。

2019年3月22日 星期五

海生館的珊瑚農場



多數珊瑚是由許多珊瑚蟲組成的群體(每一朵似花的構造即代表一隻珊瑚蟲)(郭富雯攝)

文 郭富雯  海生館產學中心  研究助理

在世界珊瑚礁生物多樣性日漸衰退凋零的當下,使用人工養殖的方式來進行珊瑚保種與復育是拯救珊瑚的必要作為之一。科學家們藉由模仿珊瑚礁周邊環境,以人為控制環境因子的方式進行培育,創造出大規模培養的珊瑚農場(Coral farming)或珊瑚花園(Coral gardening),可供應商業市場或珊瑚礁復原的需求。

重返藍色珊瑚礁— 珊瑚人工繁殖的最新發展




文圖─陳勇輝博士─海生館科學教育組

無可取代的珊瑚礁

珊瑚礁生態系號稱海洋熱帶森林,不僅提供千奇百怪的多樣性棲所,也是許多生物安身立命的居住環境。相對其他生態系,珊瑚礁面積雖小卻孕育了難以計數的海洋生物,除了讓海洋生物獲取食物外,也提供了逃避掠食者的躲藏空間。許多生物物種更將珊瑚礁當成產卵地與照顧幼體的孵育場所,是全球海洋生物多樣性最高的生態系。更有趣的是連在大洋洄游體型碩大的鬼狐魟都會前來珊瑚礁,讓包括蝶魚、黃高鰭鯛、龍頭魚等魚醫生清理附著在身上的寄生蟲以維持身體的健康,由此可見健康珊瑚礁生態系的重要性。

2019年3月21日 星期四

「海洋天然物」 的研發與生醫應用





文圖─陳又瀅─中山大學海洋生物科技暨資源學系 博士生
                       彭柏融─中山大學海洋生物科技博士學位學程 博士生
                      宋秉鈞博士─海生館 企劃研究組

採訪整理─雷思瑜、曾子橙、彭紹恩─海生館出版中心


海洋天然物研究歷史與現況

人類使用中草藥的歷史已有數千年,近代更以科學方法高效篩選有潛力物種並解析內含天然物(指有醫學療效之非人工合成物質)進行醫藥研發,但隨著陸地資源開發殆竭,新發現具活性之天然物逐漸減少,因此開始轉向探索海洋天然物的資源。

美國科學家首於1967年提出「Drugs from the sea」的願景,期能從海洋中找尋新藥。海洋面積為地球表面積之71%,不僅是地球生命起源也是生物資源最豐富之寶庫,例如較低等的海洋生物物種(其中包括海綿、珊瑚、軟體動物及其他生物等)就有20多萬種,而海洋中的微生物總數約3.67×1030個,種類約100萬種。海洋隨著地理位置、洋流與深度各種環境不同,因此海洋生物為了適應各式不同環境如高壓、高鹽、低溫、缺氧、厭氧及強酸等,以及與其他物種間的生存競爭演化下,可能產生出許多特殊結構及生物活性顯著的化學物質以防範天敵。

珊瑚蛋蛋大不同



海生館水族缸內正在產卵的聯合真葉珊瑚(Euphyllia cristata) (蔡宗泓攝)

文圖提供─林家興博士─海生館企劃研究組

採訪整理報導─曾子橙、雷思瑜、彭紹恩─海生館出版中心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進行珊瑚人工養殖多年,並於2014年正式紀錄到多種珊瑚在缸內自然產卵的現象,自此海生館研究人員得以使用人工培養的多種珊瑚如菊珊瑚等來進行研究。由於海生館珊瑚人工培養的環境穩定,每年的珊瑚產卵季都可以觀察到缸內所養的珊瑚與野外珊瑚在相近時期同步產卵之奇觀,因此自2015年起陸續有相關新聞報導。

當美麗的珊瑚 遇見共生藻戀愛篇





文圖─陳啟祥、王立雪、彭紹恩博士等─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

本文摘錄轉載自《珊瑚世界的探索與了解》The Biology of Taiwan Coral Reefs
 (ISBN 978-986-03-0264-6)  

當美麗的珊瑚遇見共生藻,彼此間建立了千古長存的愛情,不僅孕育出炫麗奪目的珊瑚礁生態系,更為湛藍深邃的大海注入青春活潑的氣息,然而珊瑚與共生藻間神秘雋永的愛情故事卻鮮為人知,直到全球暖化氣候巨變,原本許多生長千年,青春永駐的珊瑚,轉眼間已白化死亡,人們才開始珍惜並設法瞭解她們,這共生之情才漸為人所知曉。在此,我們將透過國內外科學家以及海生館研究人員所進行的研究,深入淺出的介紹珊瑚與共生藻進行「胞內共生」的奧秘,期望藉此使國人能更加瞭解、尊敬珊瑚,進而愛護、保育這群熱情環繞臺灣的千年密友。

神秘待解的海洋熱帶雨林— 中光層珊瑚研究



海生館購置的水下無人載具,配有攝影機、採樣用的機器手臂、與放置樣品用的樣品採集籃。(楊啟泰攝)

文─王立雪博士、陳泓愷博士─海生館企劃研究組主任、海生館企劃研究組博士後研究員

什麼是「中光層」珊瑚生態系

珊瑚礁是熱帶和亞熱帶海域非常重要且獨特的生態系,具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旺盛的生產力與造礁活動、複雜的棲地結構等特性,經常被比喻為海洋中的熱帶雨林。珊瑚礁雖然占海洋表面積不到 1%,海洋生物種類中卻有25%以上是以珊瑚礁為棲所。珊瑚礁也扮演保護海岸以及孕育沿岸漁業資源的角色,珊瑚礁的漁產估計占全球漁獲量的12%。由於工業的快速發展,加速全球氣候變遷,從19世紀到21世紀初(1906~2005),海水平均溫度上升了攝氏0.74度,但是近五十年溫度增加的趨勢是近百年前的兩倍。

正「韓流」專訪海生館!



韓國金南鎰部長(圖左)致贈禮品予海生館(科教組蘇瑞欣主任代表接受)

文圖提供─陳勇輝博士─海生館科學教育組     

彙整報導─王玠文、彭紹恩─海生館出版中心


海生館近年來不管是在科學研究或者是BOT經營模式上,都是國內與國際上著名的典範,因此開館迄今也吸引了不少相關人士們前來交流、取經。今年的224日海生館在外交部釜山辦事處的安排下,也迎接了來自韓國的貴賓。

此次參訪團由韓國慶尚北道廳「環東海地域本部」部長金南鎰(Kim Nam-il)率領,因久聞海生館在海洋研究、科教及水族館經營之盛名,特南下取經,並期藉本次專訪交流,幫助他們建置優質的海洋文化觀光。這是繼韓國「樂天水族館」與「國家海洋博物館」來訪之後,第三波的韓流造訪。本次交流由科學教育組主任蘇瑞欣博士負責接待,與韓國方分享舉辦展覽與公眾教育的經驗。也邀請了秘書室喻昭平主任與貴賓們分享臺灣政府委外經營的法律條文與實作。

2019年 4-6月科教活動




「珊瑚特展」 將於高雄旗津貝殼館開展,歡迎蒞臨!



海底珊瑚礁景觀
(楊志仁攝-影像管理系統提供)


陳汶珍主任海生館展示組

繼海生館「雀斯派倫特的秘密-透明魚特展」移展高雄旗津貝殼館之後,今年將與高雄市政府再度合作,特別以「珊瑚」為主題,規劃相關之展覽內容。

解開透明魚的秘密! 「雀斯派倫特˙費雪的秘密」特展, 於臺南「樹谷生活科學園區」驚艷登場




文圖蕭美足海生館展示組

「雀斯派倫特˙費雪的秘密」特展是科學與美學巧妙結合的科普展示之一。雀斯派倫特.費雪是英文「Transparent Fish」的音譯,亦即「透明魚」的意思。魚類學家長久以來致力於魚類演化的探討,研究過程需要借助骨骼學或解剖學的觀察以進行比對。早期的研究方式多以解剖魚類標本,或是將新鮮的樣本取下骨骼來做觀察,為了在不破壞魚體的情況下研究魚類,除了利用X光拍攝法外,更發展出以酵素分解肌肉細胞並以化學染料將骨骼染色,達到有效觀察骨骼特徵、骨骼間的連接方式以及個體發育的方法,這就是所謂「透明魚」標本的製作技術。

本次「樹谷生活科學園區」的展示,係透過特展意象掛軸的整體空間營造,配合主題式的透明魚實體標本、電子多媒體圖片輪播等手法,展示呈現「透明魚標本製作技術」、「透明魚標本研究應用」及「餐桌上的透明魚」等主題,展區也提供多元的互動裝置,以寓教於樂的方式使觀眾對透明魚有更深入的瞭解,也希望讓參訪特展的民眾更明白透明魚在科學研究上的價值。

此外,「樹谷生活科學園區」將於46日推出適合大小朋友的科普活動「透明魚工作坊」,將現場教導民眾親手製作透明魚,同時穿插介紹海洋保育議題、魩仔魚的基本知識,並搭配手機顯微鏡進行標本觀察之實驗課程。希望參與學員在3小時的實作活動中,能體驗科學研究的過程,並激發關心海洋保育相關議題之熱情。





展出訊息

《雀斯派倫特.費雪的秘密》特展
時間:10825日起至1081027
地點:臺南「樹谷生活科學園區」
聯絡人:展示組  蕭美足小姐  08-8825001*5114(海生館)
                樹谷生活科學館 展示教育組 盧玟希小姐     06-589-4800*65105

透明魚工作坊
時間:201946 14:00~16:30
對象:一位大人與一位小孩搭配為一組,共計25
報名方式:線上報名

活動報名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