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14日 星期一

博物館最酷的 「標本典藏室」與「數位典藏系統」


(李政璋攝)

文圖/陳柔蓉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展示組」 典藏經理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海生館)是直屬於「教育部」的館所,不僅是知名的BOT水族館(水族館部委外經營,力求政府與民間雙贏),更是具有提升國人海洋素養功能的「博物館」。博物館最重要的責任是展示、教育、研究和典藏,其中典藏是所有博物館中最「沉默」但卻是最強大的後盾(圖1)。

1│海生館之標本典藏庫房,架上排列瓶瓶罐罐各式珍貴的海洋生物標本。



海生館典藏主要以海洋生物為主,目前蒐藏類群有:魚類、甲殼類、軟體動物、哺乳類、兩生類、爬行類、藻類、珊瑚、棘皮動物、魚類耳石與仔稚魚等。截至2018年底止,海生館所收錄典藏的國內外魚類標本已達3,932種,並超過「臺灣魚類資料庫註12018年所記載的3,121種。

其中在研究上最為重要、世界公認的「模式標本」(圖2)計有:正模式標本(Holotype)61筆、副模式標本(Paratype)229筆與其它模式共14筆,其中有多筆正、副模式標本是國外提供之異地保存標本。此外,臺灣已知的魚類約有3200種,而海生館收集了2000多種以上,已是臺灣各研究單位及博物館所中,魚類標本種類最多、全國數一數二的海洋生物標本典藏館。

2│模式標本是極為重要、國際公認的標本,平時獨立存放於上鎖的鐵櫃。

維持標本典藏需要耗費許多資金與人力,典藏庫需要終年恆濕恆溫,需有人力定期檢查標本、環境狀況,使用的規則更需經由本館的典藏管理委員會層層把關,借用時則由典藏經理為媒介才可使用。近十年累計有
21個國家與本館典藏交流(互換標本等),並吸引近200多名國內外專家學者來館檢視標本,合作交流(圖3)。

3│國內外專家學者特來海生館,檢視及使用標本,進行學術合作與交流。

在資訊發達的世紀,典藏不僅要在實體有所增進,更需將典藏資源對外公開,讓國內學術可使用,更讓國外人士看見臺灣擁有豐富的海洋生物多樣性。「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生物典藏系統」就是扮演對外提供資源和達成全球性交流的線上數位系統(請上海生館官網點選研究及保育>典藏系統可進入)(圖4)。

4│典藏系統網頁外觀。
進入系統後,可利用「搜尋」的功能找尋需要的物種或是採集地點等資料(圖5),或者需要從遠端借用標本皆可由此查詢相關資訊,而後提出申請,就有專人將標本打包寄送至申請人隸屬單位(國內外皆可)。2018年度共有410筆的標本使用該系統查詢後借出。

5│搜尋時的資料顯示。
標本典藏大多提供學術研究使用,但如有特殊需求,則會『特別製作』供應展示及科學教育使用,如展翅的海鳥乾式標本(圖6)、鯊魚表皮剝製標本或方便攜帶的包埋標本等,這類標本的學術用途較少,也會佔用有限的典藏空間(圖7),但卻有許多教育利益。

6│展示用展翅型的海鸚鵡標本。
7│標本只會增加不會減少,大多數博物館典藏都需備有大量儲藏空間。


本館特別在第一研究中心設立「標本典藏展示室」,可供外界參觀或作校外教學的場地,內容多為靜態的標本呈列,讓參訪大眾能近距離欣賞本館豐富的標本典藏樣貌(圖8),若您有興趣來訪,歡迎組團報名參加,請洽科教組(08-8825001分機5518)。

【註1】臺灣魚類資料庫:http://fishdb.sinica.edu.tw/chi/home.php


8│第一研究大樓的標本展示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