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7日 星期日

《巨鯨之路》展覽即將開幕!

 



|  海生館展示組 賴秀玲


萬眾期待的藍鯨骨骼標本展覽《巨鯨之路》即將於今年的1215日在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以下簡稱海生館)開展!

在教育部的支持下,海生館成功爭取到藍鯨標本的所有權,這是臺灣第一座公開展示的藍鯨骨骼標本,為推廣海洋環境教育與保育觀念,此標本將會在海生館世界水域館大廳以吊掛型式展出,邀請大眾一同認識藍鯨,未來學者也能對這座骨骼標本進行相關研究,幫助我們更認識這美麗而神祕的生物。

展覽的英文名稱為:"Reborn: The Blue Whales Journey",期望透過重建骨骼與科普化的展覽,讓這頭藍鯨在海生館「重生」,並邀請民眾認識生物擱淺的故事。


著重藍鯨生態科學正確性

臺灣並非藍鯨遷移必經的路線,科學家估計全球現存成年的藍鯨個體約5,00015,000頭間,海生館匯集國內、外專家學者意見,力求骨骼組裝及展示姿態之科學正確性。《巨鯨之路》中的藍鯨展現生物正要下潛時的姿態,所以嘴巴呈現閉合之樣貌,同時模擬出下潛時肋骨應有的角度,此外也運用了藍鯨解剖前實際描繪的尾鰭外側輪廓,還原藍鯨尾鰭之正確形態。


全國首件三軸式龍骨裝架法吊掛展示

由於藍鯨骨骼標本珍貴且稀少,因此海生館選擇以最不傷害骨骼的方式進行修復及裝架,利用電腦3D模擬結構設計,將裝架用的鐵件雷射切割輸出,並採用三軸式龍骨裝架法進行裝架,支撐整體藍鯨骨骼,而非傳統在骨骼上鑽孔之方式,以維持整體骨骼標本完整性。


全球首見藍鯨頭部原件分開裝架展示

這頭沉默巨鯨在2020年的農曆大年初一悄悄地來到臺灣,當時頭部纏繞著長約5.7公尺的繩索,使得眼眶骨碎裂遺失,並在顱骨左右兩處有著明顯的勒痕,加上此頭藍鯨為未成年個體,骨骼尚未完全鈣化,因而使骨骼碎裂嚴重。雖然這頭藍鯨還是個寶寶,但其頭部骨骼經過除油處理後,仍重達約530公斤。

因此,海生館考量展示安全性,將頭部進行翻模複製,並將頭部原件落地展示,讓民眾可以近距離觀察頭部內部的結構,也讓研究學者可以進行科學測量、採樣等研究作業。


這頭藍鯨在海上漂流數月,最後遺體擱淺在臺東,並經過數百人投入現場處理與後續解剖,海生館秉持推廣海洋教育之宗旨,邀集國內外鯨豚相關專家學者歷經多時不斷討論、求證、比對、試組裝等過程,終於完成藍鯨骨骼標本的製作。期望能延續此頭藍鯨的教育價值,讓民眾思考能為我們的海洋多做些什麼來共同維護海洋的永續發展,期待下次能與藍鯨有美好的相遇。

更多關於藍鯨展覽的資訊,都將即時更新於海生館官網與臉書,歡迎關注,我們將持續更新最新消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