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劃——海生館出版中心 王玠文、林佳慧
自1994年聯合國實施「海洋法公約」後,世界各先進國家如美國、日本等都紛紛公佈各自「海洋教育政策白皮書」,致力於海洋經濟、社會和文化的發展。而臺灣也在2007年時訂定《海洋教育政策白皮書》,這本白皮書是臺灣首次推出以「海洋」為重點的教育政策,期待在全民教育中培養海洋思維,進而培育出國家所需要的海洋專業人才。在2008年,教育部更將「海洋教育」納入九年一貫課綱之中,各縣市也紛紛成立海洋教育資源中心,發展不同的海洋教育特色。而後,因應國際趨勢,教育部在2017年時,公布了新版的海洋教育政策白皮書,其盼能提升全民海洋素養,並讓臺灣的海洋人才實際進入產業中。
種種政策與改革,都揭示了臺灣政府期望以教育著手,打造海洋國家的決心。不過海洋教育推行至今,學生、老師們的狀況如何?是否有遇到哪些困難?海生館身為教育場域是否能給予老師們一些幫助?抱持著這樣的好奇,我們發起了這項調查,發送了近500份問卷給《奧秘海洋》之友名單裡的老師們,並得到126位老師的回饋。此外,我們也採訪了三位老師,邀請他們分享海洋教學的心得。就讓我們一起透過簡單的圖表,一窺海洋教育目前的概況吧!
任教學校:南投市營盤國小/教學科目:自然與生活科技
南投縣是一個不靠海的縣市,實行海洋教育較困難,但很神奇地在去年竟成立了「海洋教育中心」並提出了「山海一家親」的觀念,經由相關研習之後,我們共同討論出與生活情境相結合的教育方案 。
生命的源頭是海洋,而海洋的源頭是百川,我們由南投縣知名的「日月潭」延伸出海洋教育課程,讓孩子們體悟「同島一命」的精神。因此我們設計課程帶孩子們進行「自立造筏」、「水上安全自救學習」以及「獨木舟」等課程,從課程中讓孩子們學習與水相處。在二年級的生活課程中,小學生對於塑膠垃圾的觀念並不是很清楚,我們就從學生早上帶的早餐容器出發,讓他們認知到生活中充滿了許多塑膠製品,並舉例速食店停止供應吸管的例子,以及海龜鼻孔被吸管卡住的影片介紹,這樣的血腥畫面對學生的衝擊很大,他們分別說出了自己內心的感受,了解自己可能無心的動作,卻造成其他生命的危害,從中延伸出保護海洋、孕育生命的觀念。
其實以我教過的學生來說,這樣的課程對他們來說並不會太難,比如海洋白皮書旁人看來可能滿生硬,但其實有學生閱讀完之後對海洋政策充滿興趣,甚至想報考相關學校。我也邀請海洋教育中心的「老船長說故事」到校,跟學生分享經驗。此外,在「創客的海洋」部分中,我也邀請學生一起使用空拍機拍攝、建立Podcast「巴巴尼莫直播」,分享他們為海洋做的小事,學生都新奇而感興趣,也覺得很好玩。「走動的海洋」部分因為可以走出教室進行戶外教學,因此學生都非常開心。而「積木的海洋」這一單元,當學生創意拼建出「亞特蘭提斯城」與各種海洋生物時,他們從無到有看到自己的作品完成,都覺得非常有成就感。
第一年「海洋與生活」的課程中,我們會先從海洋生命科學出發,帶領學生認識海洋裡的生物、植物與礦物等,去了解海洋裡豐富的生態。並且參照日本的「里海教育」,帶領孩子去探索人類應用海洋的過程,也會用DIY、影片的方式輔助學生學習。除了相關知識外,我們介紹了海上所能進行的休閒活動,在某堂課我們也邀請了水上救生協會的理事長,深度介紹水上活動,並宣導遊玩時所應具備的安全知識。
第二年「海洋與人生」課程中,我們以文學、藝術,和信仰三個面向著手,帶學生們領略海洋之美。從大家最熟悉的美人魚故事講起,到詩詞賞析,再到孩子以填詞造句的方式進行創作。學生們雖然年輕,但對生命與生活的領會有時甚至勝過成人所想,這也是我們希望透過海洋教育能帶給學生的體悟。此外也會邀請學生以海洋為主題,進行各類的創作,並介紹學生臺灣與國外有哪些地方有相關的信仰與建築,希望從這些方向著手,開拓學生的想法與眼界。
除了課堂內,我們也會帶學生走到戶外。我們中途學校的戶外教學很特別,經常帶著孩子去離島騎腳踏車,在出發前我們會配合課程,教導學生當地與海洋的關係,比如去蘭嶼前,我們就播放《只有大海知道》給學生看,讓他們實際造訪更有感。另外也有申請海巡署、海生館後場的參訪行程,希望能夠帶給孩子們實際超越講述知識,且更豐富的海洋體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