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謝宛彤 / 彰化縣立溪湖國民中學
選讀:《十六歲的海洋課》
主題:如果明天,世界不再有鯨靈
早就寫在基因裡,我們之於海洋,是子女之於母親。
你是海洋之母的傑作,連帶彩虹躍起水面優雅的弧度「熱烈中帶著溫柔,衝撞中展現優雅,湧動裡又感覺沉著文靜」。你們身上鐫刻的深海的絮語,是自願為海神傳遞大洋對人世的警語賦予的榮耀,於是你的尾鰭撥弄出漣漪,使命是將島國上沉睡的人們對於海洋的虔誠喚醒。
從圖片與你初識到真實接觸你,在冷水裡你黝黑靈動的眼,有著太平洋獨有的清澈。那刻起我們情深,直到如今你從後山的洋游進我的文字,永存在紙筆波濤,在不死的字句。
你們不該只限於照片裡的閃耀跳躍。夜晚那奮力掙扎要從 鬼門關前游回太平洋的,清晨被第一道曙光撥開的殘碎的,直到 深埋於黑色肌膚下的白色骨支碰觸到潮濕的海風,都是你們,海洋 裡美麗卻悲傷的靈魂。
但你的歸屬卻正在崩毀,你的母親在默默流淚。海洋汙染不只存於晚間新聞中被揭穿的黑心工廠。海岸線本是台灣最動人的輪廓,她安靜地守著島國上的人們茁壯,而今波波浪花卻被垃圾阻擋在外。她從不求救,空氣中漂浮的惡塵、死灰的水泥長城也不讓她開口求救。我們把自己禁錮在隔絕心跳的水泥裡,哪裡有擁抱海洋的聲音?海洋汙染的慘白屍體不只破敗的珊瑚,連幻想海洋的夢都要逝去。直到哪天忘記海岸線的樣子了,只怕奔到港口也無從追尋。我們不只是島國的子民,我們是被賦予美麗海洋的海子。
而這片海,需要用更多形式進入人們的心裡。因為心裡沒有波光,所以粼粼才會枯竭。那份波動於心海的虔誠使我們主動關懷這片孕育一切養分的廣大豐饒之洋。浪花的手溫柔的寫成了文學,唱成了歌,想讓更多人也看見海洋的美和重要。這是「海洋教育」,是封閉起的心靈需要的「海洋意識」。用那種「真正以海為榮的島國子民」自詡,讓海洋的溫柔繼續延續。
從海平面傳來的海歌仍在夜裡低鳴,不需刻意拿出麥克風 收音,只要拿下耳機,誠摯而虔誠地擁抱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