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6日 星期一

走入水中的展示空間設計─「水溶溶」大廳


/ 圖  陳勇輝海生館科學教育組


優雅地走入水中

    到海裡探險對多數人來說或許遙不可及,但海生館一直以來都希望透過展示設計拉近民眾與海洋生物的距離。

 

    走入海中與海洋生物近距離互動一直是本館展示設計所預想達到的理想,試想人能夠輕鬆自在的走入水中完全不需要擔心溺水的危險,那是一種多麼優雅的情境體驗。例如建構臺灣水域館時,展場以「一滴水」從山上到海裡的旅程,引導遊客沿著高山溪流一路追隨往大海奔流的河川,瀏覽從水庫到河口的生態系,欣賞各種淡水魚類隨著環境改變的體態。當穿過岩礁潮間帶波浪交響樂般的洗禮後,碎浪紛紛從上方湧現,讓人忽然有身在海中的感覺,接著一路前行進入綺麗壯闊的海洋世界。

 

    珊瑚王國館移除展缸前的欄杆,讓遊客可以更貼近透明的水缸,想像自己與海洋交融一體的畫面。海底隧道更讓遊客完全沉浸於水中、產生與魚共游的錯覺。

 

    這些設計都是希望拉近遊客們與海的距離,不過活體展示缸仍讓人與海洋生物之間有一道看不見的透明隔層,多少有些不夠真實的遺憾。

 

魟魚投影在蔚藍的虛擬海洋表面上

沉浸式水溶溶的設計

        科技發展不但為我們帶來便利,同時也為展覽帶來可看性。「世界水域館」設計以數位展示方法呈現,入口大廳化身為海洋世界,讓參觀者有身在海中的沉浸式體驗,這就是「水溶溶」大廳的主要設計理念。

 

        進入大廳可以看到模擬陽光在海面上宣洩而下的陽光在水面上因光的反射呈現出波光粼粼的動態影像,這也是「水溶溶」主要設計元素。此外由室外進入室內產生的溫度差模擬從陸地進入海中體感溫度變化。當遊客「行走」在海裡時,會與各式各樣的生物「不期而遇」:大洋洄游性的魚類如鯨鯊常常出現在海洋表面;色彩鮮艷的熱帶魚則懸浮在珊瑚礁上層,以便隨時隨地可躲入珊瑚礁縫隙之中;水母隨水流四處漂流等……,這些海洋生物的出現都會引發遊客的驚呼,讓人有走入海洋的錯覺。

 

懸掛西側近天花板的時空潛水艇讓人產生在海中的錯覺

創意光線投射 營造海洋情境

        為了在室內建造出一片海洋,海生館先在屋樑上以金屬鋁網建構出凹凸不平的反射面模擬海平面起伏不停的波浪,再透過電腦控制投射燈,依照設定的效果將不同顏色的水波紋燈以模擬光影方式投射金屬反射面上,形成波光粼粼的效果。

 

        有些投射燈前端裝有不同生物的造型剪影與特殊樣態,有些物種如鯨鯊是顯示出優美的側影;有些如鬼蝠魟則以體態扁平出現,以呈現出腹面的輪廓。不同物種的投射營造出生機勃勃的情境,投影燈的投射亦可透過預設程式,定點定時地投射在牆面上或隨機四處移動,以增加不可預期的動態驚奇感。投影燈巧妙地設計加上體感溫差的變化,再搭配超時空潛艇停泊在海洋表面準備出航的情境,就可模擬出擬真的海洋情景。


天花版屋頂凹凸不平鋁網的表面模擬波光粼粼的海表面

未來的展望以數位科技提升海洋生態情景效益大洋交響曲

        目前水溶溶展示空間並無任何音效的設置,這與大洋中充滿多樣聲音的實境有所差異。海洋世界其實如城市般喧鬧:海浪撞擊海岸的爆裂聲、不同鯨魚群透過低頻音與遠方族群的交談、海豚之間滴滴噠噠的聲音甚至具有識別個體的功能、魚類瞬間游動或求偶所發出的聲音、槍蝦以大螯腳相互撞擊所產生的巨大槍響擊昏獵物,更是堪稱一絕。甚至是海底工程吵雜的鑽探聲、船舶的引擎聲等,各類聲音充斥大洋之中,形成獨特的聲景。希冀未來能透過聲音編輯搭配多頻道立體音響系統,創作出獨一無二的海洋交響樂章,讓遊客藉由聆聽海中各類聲音提昇臨場感。

 

虛擬實境展演生態事件

        大洋中蘊含各類生態事件,如魚群受到掠食者圍攻、成群抹香鯨頭上尾下一起共眠休息、成群海豚相互追逐嬉戲、鯨鯊濾食表層浮游生物等場景。都是一般遊客可遇不可求的,若未來能透過虛擬實境或擴增實境的技術,以人工操作選出特定情景,搭配現場導覽或以電腦程式設定隨機展演仿真的生態事件,相信都能加深遊客身在海洋世界的沉浸式體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