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稘耘 / 屏東縣國立潮州高級中學
選讀:《奧秘海洋》98期:打造珊瑚的「挪亞方舟」
台灣,一個被蔚藍海洋包圍的綺麗島嶼。海洋,是孕育生命的起點、是創造萬物的、如同母親一樣的角色;而海生館就像一個迷你海洋,提供了熱愛海洋的人們能輕鬆探索海洋的途徑。身為一個屏東人,車城海生館儘管有些距離,卻形同家裡後院一樣的親切,雖然不能時常拜訪,但是卻能透過海生館推出的期刊一窺館內的研究和發現,期刊的內容千奇百怪、五花八門,其中的一篇報導更是拉住了我的目光想像一個沒有珊瑚的世界。
珊瑚在我的印象中就像在海中盛開的一朵朵鮮花,點綴了單調的蔚藍大海,牠們生活在水面200米以淺的溫暖海域,不僅是海洋中近四分之一不同物種的「廚房」,也是小魚、海龜和無脊椎動物的避難所:孕育著潛水客夢寐以求的絢麗美景、滋養了漁夫們朝思暮想的豐富漁獲、更有著自然學者所熱切探索的基因密碼和人文學家所找尋著的歷史遺跡,我從未認真思考過假使珊瑚礁消失會是怎樣的一副光景,老實說我根本不認為這是件有可能發生的事,但事實擺在眼前「珊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
身為一個住在海島的人類,對於珊瑚即將消失可以說是既驚訝又疑惑,一方面驚訝於這場浩劫另一方面卻又疑惑為何距離海洋如此靠近,卻對正在發生中的浩劫渾然不知,這或許也是這篇文章標題吸引我的原因吧!於是乎我帶著驚訝的心情繼續閱讀著文章的下一個段落——如何盡自己的一份力阻止珊瑚消失。
根據文章我了解到台灣地區的珊瑚因為海洋暖化、酸化、海平面上升、強烈颱風增加,或者是不當的人為活動如過度漁撈、海岸區開發、廢水不當排放使水質優氧化、保護區未能有效執法管理等原因而受到嚴重損害,對此海生館也刻不容緩的研發珊瑚保育科技,最早可以追溯到1990年代的珊瑚繁殖及養殖科技,也在此領域有重大突破,如2000年在台灣水域館中展示活珊瑚缸是第一個公開展示的活珊瑚缸,儘管我不是研究人員,但在聽聞此資訊之後心中如同燃起了一絲希望的火光般激動,對於台灣的珊瑚保育更近了一步而感到興奮!
海生館研究中心對於珊瑚保育的做法同樣令我感到驚訝,竟然可以運用最新的3D科技來演練珊瑚繁殖的環境,讓研究人員們能演練如何設計搭配各式各樣的缸體、設備、器材、和其他珊瑚礁生物種類來模擬珊瑚養殖可能發生的問題,藉此提高珊瑚保育的成功率,還不會造成任何活體珊瑚的耗損,輔以如此創新的科技輔助,海生館絕對有能力能為全世界的珊瑚出一份力。
在國中時,我曾經參觀過海生館引以為傲的珊瑚農場,但那時我只覺得那是一堆單純繁殖珊瑚的水缸、掛滿了被串在一起的珊瑚,十分無趣,而如今當我了解了珊瑚的困境之後,實實在在的知曉了那些無趣水缸是多麼的珍貴、對保育珊瑚是多麼的重要!
珊瑚,是綺麗大海中的瑰寶,牠們的珍貴程度不亞於陸地上的熱帶雨林,其生物多樣性是不可或缺的存在,而如今,牠們陷入了困境,面臨了可能滅絕的危機,身為海洋子民的台灣人們應該發揮自己的力量來幫助牠們,除了已經背得滾瓜爛熟的不要亂丟垃圾、亂排廢水、惡意破壞珊瑚以外,我想更重要的應該是提升人們對於珊瑚保育的認知,而相信海生館的海洋期刊正是為了此目的存在,希望人們也能藉著閱讀期刊或其它管道來為海洋之母盡一份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