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大縉 / 高雄市私立立志高級中學
選讀:《海鮮的真相》
你知道在50年前,「黑鮪魚」是惹人嫌、只配做貓狗吃的「飼料魚」嗎?
你知道200多年前西方世界裡,海獺身上的毛皮比餐桌上的鮑魚還要珍貴嗎?你知道活化石「鱟」是如何能在一夕之間身價暴漲,從餐桌一躍而上手術台?想知道答案的你,一定不能錯過這本有趣又有料的書――《海鮮的真相》!
我的家鄉靠海很近,在那個「沒吃過豬肉,只看過豬走路」的年代裡,從小吃魚比吃肉還頻繁。即使是現在過年過節,我家的主菜一定是海鮮料理居多─紅通通的大魚、巴掌大的海參和大蝦、鮮脆的海蜇拌上芥末、辛辣的涼氣直衝腦門……媽媽常說她小時候,家裡從來不吃吳郭魚、草魚,一定要買「海魚」,不愛吃淡水養殖的魚,不是擔心牠的刺多,而是嫌棄那魚肉總是有股「土味」;吃飯時每人「一條魚」,從頭到尾都要吃,所以她練就了一手「找魚肉」的本事……曾幾何時,餐桌上不見了蝦子和貝類,吃不到長長的白帶魚;曾幾何時,居然開始出現海水養的吳郭魚?!曾幾何時,不再是每人一條魚,而是全家分食一條魚……是我們的飲食習慣改變了?還是海洋環境生態改變了呢?
記得上生物課時,老師給我們看了一部影片─影片中海龜的鼻孔插著一支吸管,保育動物者奮力地將它拔除時,海龜哀號著還淌著血;沙灘上死掉的海鳥,肚子裡全是塑膠瓶蓋……怵目驚心的影像,讓我們驚呼連連!僅僅翻閱《海鮮的真相》前幾篇,就讓我深刻體會到人類一個小小的選擇,卻能引發生態大大的改變!
70年代之前,西方人覺得「黑鮪魚」是破壞鱈魚漁業的搗蛋鬼,只配做家畜(貓狗)的飼料,不料一尾意外空運到日本「探市」的大西洋黑鮪,竟然標出14,920美元,從此,從乏人問津的貓狗飼料魚,搖身一變成了人人追逐的「金錢魚」!但是短短的20年間,卻也招來了幾近「滅種之禍」―從70年代每年約有30萬尾巨型黑鮪洄流於美國東岸,到了90年代只剩下3萬多尾,這樣的數字,怎不令人心驚?
只產在北太平洋寒冷海域的海獺,擁有動物界最緊密的毛髮,牠不但是動物界最佳的毛皮獸,同時也是地球上食量最大的動物,一天要消耗其體重1/3重的海鮮!當人類大肆捕殺海獺時,間接讓附近海域的海鮮(鮑魚、海膽、蛤蚌、螃蟹)得以生存,酷愛海鮮的人們才得以享用大餐!然而,20世紀之後保育動物的觀念興起,為了維護原本就已經稀有的海獺,各國紛紛下令禁捕,當海獺重新得以喘息,人類對海鮮的需求又遭到了限制!但無論如何,人獺相爭的結果,最終減少的永遠都是鮑魚、蛤蚌海產……。
也許,沒有被人類「看上」,身家性命就暫時得以保全,或許就可以免除殺身之禍甚至滅族之患!諸如黑鮪魚的toro、海獺的最愛─海膽和鮑魚,只是一個飲食習慣的改變,就讓海鮮的數量如同高空煙火一般,直衝雲霄、華麗綻放又迅速消失,最後只留下一團煙霧和散去的人群……然而生命中的意外又何嘗僅止於此?幾千幾萬年前就低調匍匐在海中的「鱟」,竟在近十年被科學家發現牠藍色的血液,竟是可救人性命的篩檢試劑,一夕之間從餐桌上的清涼補品,如灰姑娘般變成了醫學界的藍寶石!當然這是真的「人類救星」情有可原,至於那些枉死的海產呢?鯊魚貢獻了它的軟骨和魚翅,海狗捐出了它的精囊、成千上萬的珊瑚蟲奉獻出牠的身體、還有無數被塑膠微粒傷害的橈足類生物,牠們又有何辜……?
雖然,大自然中生物鏈是殘忍又無上的規準,但是人類是否有權「干涉」它的平衡?人類總是打著環保的旗幟,卻一而再的傷害生態─物種因為我們的飲食習慣而走向滅絕;物種因為我們的捕捉而逐漸減少……,我們只知道享用海鮮的美味,對於海洋的保育卻了解得少之又少,一方面主張禁漁護漁,另一方面又有意無意的汙染了海洋?課本上總是告訴我們要愛護海洋,卻沒有人提出真正有效的解決方案?!
細讀這一本《海鮮的真相》後,輕鬆的文字背後,竟有一股淡淡的哀傷,讓人無奈地感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