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7日 星期一

關於海洋,聽聽孩子們怎麼說?─記第一屆《奧秘海洋》徵文暨繪圖比賽

 



文、圖王玠文海生館出版中心

第一屆《奧秘海洋》徵文暨繪圖比賽最後終於圓滿落幕,此次共有近千位同學參賽,一起和我們用閱讀守護海洋。每一位參賽者的作品都十分精彩,競爭十分激烈。經評審團初審、複審與決選討論後,才選出每組金銀銅與佳作各三名等。雖然比賽總是幾家歡樂幾家愁,難免有遺珠之憾,但我們也很欣喜地在這些作品中看到學生們保育海洋那顆熱烈的心,也因此海生館出版中心特別將這次各組前三名的作品集結成冊正式出版,希望能對大眾分享,邀請更多人一起來關心及保護海洋。

在氣候變遷日益加劇的今天,環保的意識較以往更加強烈,社會也挹注更多注意力在自然保育的議題中。傳播界裡有句話說:「一張好的照片勝過千言萬語」,而在網路發達的今天則更加如此。在來稿的文章中,也可以看到近年來在網路上熱議的影像對於學生們的影響。例如「海龜鼻孔中的吸管」、「海鳥體內的塑膠垃圾」等,都被許多學生們在作品中提及。而許多參賽者皆針對「減塑」議題做闡發,也可以看到政府與民間團體這幾年在推動禁用、少用塑膠議題上的成效。

雖然如此,近幾年來當我們在談到環境保育的方法時,許多人優先想到的仍然是淨灘、少用塑膠等,當然這些都是最直接也對環境有所助益的舉動,但除此之外,是否有其餘能夠讓幫助環境並且永續的進階方法呢?別忘了,人類最珍貴的資產即是我們的智力。「知識」是人類得以發展至今的原因,也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力量。面對自然環境的變化,我們必須一起來深入研究探索及尊重大自然與生命的運作機轉,充分發揮人類的睿智,找出並凝聚永續經營的共識。

本次徵文繪圖的主題為「海洋生物與牠們的產地」,目的便是希望邀請學童們透過認識海洋生物的棲地、牠們的生活習性及科學家的觀察研究的歷程等,藉以提升大眾對環境保育的意識。除了訴諸「生物棲息地即將消失」與「生物所面臨的生存浩劫」等情感描述外,更希望學童們能透過閱讀去了解何以「地球變成這樣」的原因,與科學家們是如何透過研究、分析,發現自然環境的變化與提出解決方法。而唯有透過閱讀,我們才能建立踏實的系統性知識,並以此提出見解與創意。

也因次在本次的比賽中,指定閱讀的書單除了介紹海生館研究的《奧秘海洋》雜誌外,我們也推薦了張文亮教授的《有誰聽到座頭鯨在唱歌:九位先驅科學家的海洋保育故事》,這本書包含了九位科學家保育海洋的故事,希望能從中激勵學子們對環境的熱情;張玉佩、侯怡安與李怡安等人以海生館為背景所寫的《克比睡不著:與海洋動物的奇幻冒險》,透過無限的想像力,介紹海生館裡各種生物的知識;多次到達南極研究的科學家王自磐所寫的《我的南極朋友》,讓讀者們可以透過閱讀了解極地生物的生態與習性;對於無法閱讀長文的國小生,我們也選擇了史提夫詹金斯的《通往海底的奇妙旅程》以及鈴木守的《一顆海龜蛋的神奇旅程》兩本繪本,希望讓國小學童邁出了解海洋生物的第一步。當然我們也選擇了海生館所出版,由何汝諧教授所撰寫的《海鮮的真相》,此書中所介紹的海洋生物,有許多是我們餐桌上常見的物種,而教授透過幽默的筆觸介紹這些生物與人類間的「愛恨情仇」,希望能夠讓大眾少一點對「海鮮」的關心、多一點對「海洋」的關懷。

另外在這次的比賽中,我們不採用傳統徵文繪圖比賽的評選標準。我們希望來稿的作品,不是只有豐富的文采或細緻的筆法,而是透過閱讀後能擁有對海洋環境與生物現狀的反思與見解,也因此在評審過程中,我們更加重視撰稿者與繪圖者在來稿作品中所呈現的思考脈絡,而非只要求參賽者的文學造詣或是繪畫技巧。所幸來稿的作品沒有讓我們失望,所有的得獎作品都是經過評審反覆討論之後產生,結果或許不盡如人意,但在作品中我們都能看見臺灣莘莘學子們的無限可能。

也希望投件的參賽者們,不論您有無入選,請記著那份愛護海洋的初衷,並繼續傳遞分享出去。謝謝你們讓我們聽到下一代對於環境保育的心聲,也謝謝你們的閱讀,讓《奧秘海洋》的編輯與出版更具意義,我們下一屆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