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6日 星期日

《有誰聽到座頭鯨在唱歌》讀後心得——徵文組國二佳作 / 陳盈泰

 


陳盈泰/ 天主教道明學校財團法人高雄市道明高級中學

選讀:《有誰聽到座頭鯨在唱歌


        一聲悠遠的低鳴從大洋深處緩緩響起一隻又一隻的座頭鯨們引吭高歌,他們渾厚又溫柔的嗓音如鑼鼓齊鳴一般,讓寂靜無聲的大海中突然充滿著七彩的顏色。過著四處遷徙的遊牧生活,牠們在千百年來不變的路徑上來回遷徙著。殊不知在家園前守著的是一群又一群手持捕鯨叉的人類,在旅程終點的不是家園,而是數不清的殺戮;飄在南極海上的不是成群的浮游生物,而是鮮紅色的血。


 亙古以來,人類依著大自然最原始的運行規則,四季更迭遞嬗,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但近代日新月異的科技打破了千年來自然不變的運行規則。「各取所需」這個看似簡單的生活哲學,其實蘊含了古人讓大自然生生不息的智慧。「永續發展」這個看似新穎的名詞,其實在工業革命前的世界中深植人心。當機械開始裝上引擎,船隻裝上煙囪,一切都變了樣。而「環保」這兩個字,也就彷彿從人類的字典中被擦拭掉。利益與慾望開始蒙蔽人心,霧霾和建築開始遮蔽天際;披著鐵甲的船開始駛向終年冰封的海域,五顏六色的旗杆開始侵略白雪靄靄的凍原,座頭鯨的生存在千百年來首次面對挑戰,但這,只是殺戮的序幕罷了。


裝著強弓硬弩的鐵甲船緩緩逼近,渾然不知的座頭鯨忽略了一雙雙在船頭貪婪的雙眼。「碰!」一聲巨響,伴隨著異物嵌入身體的一陣劇痛,牠賣力的往海底俯衝,以為深潛就能擺脫敵人,但當牠們再度浮上海面時,剩下的只是一具冰冷的浮屍。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這種無止盡的捕撈仍然上演著,當人們繼續享受捕鯨所帶來的驚人利潤和奢侈時,又有一隻又一隻的座頭鯨被捕撈。不只如此,滿載觀光客的賞鯨船蜂擁而至,巨大的引擎聲讓座頭鯨內建的雷達失去了方向,紛紛在茫茫大海中迷失方向而孤苦零丁的死去。而學者們努力要保護鯨魚的研究,卻只讓捕撈更加猖獗。「半死半失蹤」的座頭鯨,今日族群數量已比往昔少了幾倍有餘,若人類不趕快將理論付諸於行動,牠們很快就要消失於地球上。


正如潮間帶保育家帕利斯所說:「大自然的教育,應該先有體驗,才有理論;先有接觸,才有書本。」在保育之前,要先暸解生物的生活史,才能對症下藥,如果是紙上談兵而沒有實際作為,那對現況不會有幫助。但人們對這種身長可達15米,會唱歌的巨獸卻不甚暸解。但有一位駐守荒島的醫學院學生多賓,每天站在座頭鯨的洄游路徑上,在為期兩年的戰爭當中,他就和座頭鯨結下了不解之緣。從此,他成為了座頭鯨的守護者。放棄了醫生的高薪,而選擇投入座頭鯨研究的他,來到了庫克海峽,在不到五十公里寬的海峽中,他是全世界第一位利用無線電測量,並將其整理的科學家。而他所記錄的許多資料,也成為近代海洋保育的基石。繼多賓之後,也有許多科學家加入他的行列,而各國政府也相繼設置法律,確保濫捕不再發生,讓鯨魚的族群數量得以穩定下來。


海洋為生命之母,如母親的羊水般孕育大地萬物,三十八億年前,地球上第一個生命在此誕生。她雖然浩大而壯麗,但生存在其中的生物卻是極其脆弱,正所謂:「一髮不可牽,牽之動全身」,只要有一個生物滅絕,那其他生物的生存也會受到影響。常言道:「預防勝於治療」,我們不應將棲地破壞後再來談保育。書中科學家多賓也說:「我們若要看座頭鯨出現,背後必須要有百年的努力。鯨魚觀賞者要了解鯨魚的習性與需求,不是為了觀賞而觀賞。」人們應學會好好和大自然和平共處,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今日,我們應要仿效書中先驅科學家的精神,喚醒人們對環境保育的意識與對大自然的熱愛,也許在他們的時代,他們曾飽受抨擊而灰心喪志,有著生不逢時的感慨,但我認為這就是作為一位「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的科學家所要具備的特質吧!唯有抱持著好奇的赤子之心,和永不放棄的熱情之火,才能讓座頭鯨繼續在海中唱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