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薇雅 / 新北市私立竹林高級中學
選讀:《奧秘海洋》102期
當人類終於揭開黑洞的面紗,對外太空的知識越來越多的同時,我們對於地球的「內太空」—海洋的了解可說是微乎其微。這次我所閱讀的海洋科普書籍是《奧秘海洋》雙月刊102期,而上述的這段話是我在這本書裡感觸很深的一段話。
而《奧秘海洋》102期期刊裡主要是刊載一些與海洋相關的知識,和研究內容,像:海生館的功能不只是單單供我們欣賞的水族館,在內還包含了海洋生物學研究和告訴我們什麼是魚類分類學、要怎麼搜集樣本、發現新種要如何命名,而在〈幫魚兒找到牠們的名字〉這篇文章裡也讓我學到了新的知識,例如魚類並不只分公母,牠還會變性,或是小的時候是一個顏色,長大之後又變了,和鸚哥魚就曾經被分為三個不同種,因為鸚哥魚有變性、變色的特性,而同樣的,在這篇文章裡,還提到了有關標本的資訊,內容也令我感覺很有趣,像他們在研究過程中,會建立 「模式標本」,牠具有絕對代表性,讓後面的研究者能依據這個規則去反覆驗證。也會選一些不同的參考性的標本。因為魚類在幼年與成年常會有很多差異,建立這個標本系統能夠讓我們不將牠誤判為其他物種,而在這篇文章裡,我看到了一段讓我覺得印象深刻的話,那便是「其實標本的重要性不是在當下,而是經過長時間的搜集與累積,告訴我們在演化的過程裡,牠的族群甚至是這個世界發生了什麼事。世界上有越來越多生物將遭遇滅絕危機,如果我們不快點採集,下一代可能連看到的機會都沒有了。」是呀,如果我們不快點將現有的物種的標本保存好,以後恐怕連看到的機會都沒有了,因此我們要好好做好水土保持和保育瀕臨絕種的物種。
而在〈海洋污染怎麼看?〉這篇文章中講述了關於環境污染對海洋生物的影響的研究,而在其中我得知了有些物質對海洋生物有些許影響,不過透過肉眼卻無法觀察到其中的變化。而在人類使用或服用的物品,我們人體其實也沒辦法百分之百將之吸收,所以當我們洗澡或排泄時,這些物質都會隨著廢水排出,甚至這些代謝物還會有更高的活性這些都是我從文章中得到的新知識。而在其中一篇文章中令我感到最驚訝的研究報告其實是「目前數量上沒有觀察到生物放大現象,且這些微塑膠也不會隨著食物鏈或生物體型大小而增加,對生物的健康也不會有顯著的影響。」這個理論真的顛覆了我一直以來的思想,而同樣令我印象深刻的研究結果還有「在海龜的研究中,成果出來,發現塑膠跟海龜的健康並沒有這麼顯著的影響也一樣令我頗感震驚。而在〈海龜受傷怎麼辦?〉這篇文章中告訴我們一隻受傷的海龜從送來到檢查的過程,其中,海龜受傷的原因經常是因為被魚網勾到和被網子抓到時本能的掙扎而受傷,而有時有些人為因素也會造成傷害,真的讓我再次感到人類實在是很自私,常為小利,而釀大禍,真的非常不可取,而文章中也提到了 目前海龜遇到的困境,像是產卵棲地消失、海洋汙染、暖化、漁業活動、傳染病等,也希望能藉由研究尋求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並盡份心力,不過不幸中的大幸便是因為現今醫療技術發達所以使的海龜有機會在接受治療後,重回大自然,希望往後的日子,人們可以好好保護地球,不要濫用資源。
看完這本書後,我真的學到了很多新奇有趣的知識,是會讓我想在繼續看下去的一本書,讀完後,我認為我也變得更有內涵了,而我很喜歡這本書裡的一句話:「做研究時我們最常使用的儀器便是我們的眼睛、大腦與一顆熱情的心!」就是說呀!做研究最重要的還是一顆富有熱忱的心,因為那樣才能使你更加有動力去做一件事,而《奧秘海洋》這本雜誌也同樣被賦予了作者對海洋熱情的心,實在是很有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