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6日 星期日

〈拯救海洋?從吃對魚開始!〉閱讀心得——徵文組高二佳作 / 蘇子婷

 



蘇子婷 / 屏東縣國立潮州高中

選讀:《奧秘海洋》100期——〈拯救海洋?從吃對魚開始!〉

 

生長在臺灣這個海島國家,無論飲食習慣或經濟活動都仰賴這四面的海洋,說這片海洋孕育了台灣一點也不為過,因為臺灣四面環海的關係,「魚」也成為了臺灣飲食文化的一部分分。可是由於人口暴漲的因素,人們對魚的需求與日俱增,處於食物鏈最頂端的人類,無論是小至幾厘米的幼魚或大至幾十尺的大魚,都能是人類的盤中飧。有學者就對此發出嚴重的警訊,預告約到了2048年,未來的世代將魚源枯竭,也因為這個能源問題,延伸出了各項議題。

 

捕魚方式的大不同,早期人們因生活科技不夠成熟,通常都於沿岸或近洋進行捕撈活動,而隨著科技的發展,有了截然不同的捕撈方式;隨著漁具的發展,有了能捕獲更多魚類的遠洋漁業,再加上媒、石油等能源的發現,使得我們容易一次性的出海就捕捉到大量魚群。甚至到了近日,許多不節制的捕魚業者,貪婪的使用流刺網,大小魚皆捕,是最會造成海洋生態體系崩解的主因,因為根據文獻資料,流刺網會將大小魚類死死的勾住,死魚還會纏繞並腐爛在網上。不只是魚類,也會破壞珊瑚生態系和整個礁區,若當漁具因潮流帶動卡在珊瑚礁無法收網時,漁民會棄置、或是割斷網具,造成網具在海底纏繞,經過的魚蝦、螃蟹、海龜,只要「路過」,就可能會被卡住而死亡,因此在國際上被稱為 「死亡之牆」。在國際上目前已經被禁止,但仍有許多魚商鋌而走險去使用這種捕魚方式,獲取暴利,破壞海洋生態系。

 

那麼大家可能會想既然海洋生態已經被人類破壞殆盡,那我們為什麼不大力提倡養殖漁業呢?其實在我還沒看《奧秘海洋期刊之前,我也是這麼想的,我以為養殖漁業就跟農業的性質類似,那為什麼不鼓勵民眾從事養殖漁業?直到看了100期《奧秘海洋中〈拯救海洋?從吃對魚開始!,其中有一個小標題「養殖=永續?」還沒看之前我就在想,難道不是嗎?業者把賣相好的賣掉,留一些交配完之後又可以有幼魚,這樣循環不就是永續嗎?不過事實並不是這樣,報導中提到為了餵養養殖魚類,我們必須從海中捕撈大量的野生魚類,比如鮭魚飼料,就需要仰賴野生魚類所製作的魚粉和魚油,而全球近五分之一的漁獲量就是用於製造這類產品。這幾年因為野生漁產減少,大量業者看準商機選擇投入養殖漁業,可是養殖漁業不可能沒有缺點,就比如排碳和排廢水,會造成水中的有毒物質增生,間接的傷害到海洋環境跟附近的養殖業場。更有害的是,部分的養殖業者會濫用藥物,這不僅對海洋和漁場的生態破壞,更可怕的是我們在買賣中進到消費者手中的海產,可能就是內涵有毒藥物。

 

到了今日養殖漁業越來越盛行,是我們這個世代不可忽視的一個議題,如何的永續管理,不僅是業者,我們消費者也是要面對,我們也可以為環境盡一份心力,如:選擇購買當地海產可以減少遠洋漁業造成的碳排放;選擇購買銀白色的魚類而不是七彩外觀的,可以避免食用到珊瑚礁魚。

 

總的來說我們人類雖然可以從海洋中取利,但也要給予海洋適當的回饋,而不是濫捕、濫撈。我們這個世代對於海洋要面對的議題太多太多,我們必須盡我們的一份責任,這不只是供給者要擁有良知,我們消費者也要謹慎選擇海洋產品,思考發源地以及碳排放。當我們每個人都盡到自己的本分,這個世代和未來的世代才能享受海洋帶來的資源和樂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