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16日 星期一

「你今天看片了嗎?」 一個全民瘋顯微鏡的年代



 
虎克的顯微鏡 (圖片來源 維基公開圖庫)


文─王玠文─海生館 出版中心


                您知道三百多年前(1665)的年度暢銷書是哪一本嗎?答案可能讓您驚訝,是由英國科學家羅伯特‧虎克(Robert Hooke)匯集自製顯微鏡所觀察的圖像所撰寫的《顯微圖譜》(Micrographia),在顯微鏡尚未普及的年代,此書向公眾展示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微觀大千世界。這本書不但記錄了人類第一次發現細胞的時刻,虎克也以精湛的筆法畫出他在鏡頭下的觀察。此書由皇家學會出版,是該單位第一本重要出版物,也是史上第一部科學暢銷書。



《顯微圖譜》收錄的跳蚤銅版畫,顯現出虎克高超的繪畫技藝(圖片來源 維基公開圖庫)



                這些精美的圖像,大概也是人們第一次見證到視覺素材在科普傳播中的威力。這股「明察秋毫」的熱情在英國維多利亞時代迎來最高峰,新興工業的發展讓光學顯微鏡的技術不斷被革新,我們熟知的「萊卡」與「蔡司」也是在那時從顯微鏡製造出發,一步步建立起他們的光學帝國。隨著技術普及,顯微鏡不再只是紳士階層昂貴的玩具,形成了一個「全民瘋顯微鏡」的景況,此時興起的產業還有玻片製造商。許多規定也在當時產生,比如我們現在最常見的載玻片尺寸是長3英寸、寬1英寸,即是源自1839年的「倫敦顯微鏡學會」。當時有許多廠商都是「斜槓」狀態,如博物學家安德魯・普列哈特(Andrew Pritchard)就是倫敦當時早期的供應商之一,他同時也出版了一些光學和顯微鏡的書籍,鼓勵人們發展觀察自然的興趣。而另一位C.M.托平(C.M.Topping)也是當時最有名的玻片製作師之一,他與組織學大師約翰・奎凱特(John Quekett)等科學家合作,創造出許多令人驚豔的作品。

                 古老的生物─矽藻也是當時備受青睞的觀察對象之一。矽藻因為其獨特的外型與結構,成為當時檢測顯微鏡品質的最佳試金石。當時的玻片製作師還流行以矽藻、針狀物與昆蟲的鱗片等排列成細膩且繁複的幾何圖形,這些肉眼無法識別、只能透過顯微鏡放大觀看的圖案,開啟了人類視覺感官的新世界。

                 除了向專業製造商購買外,自己製作玻片在民間也蔚為風潮。人們觀察的素材來源從身邊的花草樹木到收藏的書卷畫冊都有,而海洋世界也是人們獲取標本的來源之一。史學家相信,現代人去海邊度假的愛好可能起源於維多利亞時代。海洋生物的微觀世界就是當時顯微鏡發燒友們的首選,所觀察的物種從海邊貝殼到水中微生物無一不包。當時的人們為了採集更多樣本會到海邊小住幾日,也順便度假,這項娛樂隨著自然主義興起被廣為流傳。顯微鏡出現後也改變了人們「觀看」與「思考」的方式,比方說童話故事裡迷你尺寸的「小仙子」就是這股熱潮下的產物。


  海克爾所描繪的顯微世界(圖片來源 維基公開圖庫)
   

                 德國的博物學家恩斯特‧海克爾
(Ernst Haeckel)1904年出版的《自然界的藝術形態》(德語:Kunstformen der Natur)也蔚為流行,書中包含了100多幅各式各樣的生物插畫,其中亦收錄像放射蟲、水母、海葵等生物精美的繪圖,書中對自然萬物對稱與精緻結構的描繪深深影響了新藝術運動。

                海克爾的科學版畫作品將顯微鏡繪圖藝術推上巔峰,卻也成為此產業急速沒落的見證。隨著顯微攝影技術的發達,科學版畫旋即式微。顯微鏡的發展技術在19世紀之後就逐漸放緩,直到1986年的諾貝爾獎得主恩斯特‧魯斯卡(Ernst August Friedrich Ruska)為我們帶來了第一台電子顯微鏡,讓觀看倍率提升至百萬倍,解像力達到奈米等級,「顯奈鏡」比「顯微鏡」更能形容科學家們所看到的景象。顯微鏡由全民的娛樂玩具再次成為科學家的專業工具。從繪圖到攝影,從全民運動到專業研究,顯微鏡發明以來不斷地帶給人們看世界的另一種角度,相信在未來人們也將持續運用「魔鏡」來探索眼未曾看過,心未曾想過的奧秘生命。

                海克爾的科學版畫作品將顯微鏡繪圖藝術推上巔峰,卻也成為此產業急速沒落的見證。隨著顯微攝影技術的發達,科學版畫旋即式微。顯微鏡的發展技術在19世紀之後就逐漸放緩,直到1986年的諾貝爾獎得主恩斯特‧魯斯卡(Ernst August Friedrich Ruska)為我們帶來了第一台電子顯微鏡,讓觀看倍率提升至百萬倍,解像力達到奈米等級,「顯奈鏡」比「顯微鏡」更能形容科學家們所看到的景象。顯微鏡由全民的娛樂玩具再次成為科學家的專業工具。從繪圖到攝影,從全民運動到專業研究,顯微鏡發明以來不斷地帶給人們看世界的另一種角度,相信在未來人們也將持續運用「魔鏡」來探索眼未曾看過,心未曾想過的奧秘生命。

→看更多維多利亞時期之顯微玻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