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24日 星期六

Tactile Learning 指尖海洋探索─數位及感官學習應用於視障教育

引導視障學習者觸摸螺貝類的紋理

文/林佩蓉
     海生館科學教育組

106年本館執行「看見心海洋體驗計畫」,該計畫最初的發想,來自一位國際知名的螺貝類生物學與古生物學家海拉特.韋梅耶(Geerat Vermeiji),他是當今最優秀的演化生物學家之一,世界研究軟體動物的權威學者,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教授,也是美國的國家科學院院士。他在出生後不久就罹患罕見的青光眼,在4歲那一年失明,然而看不見並沒有阻止他發光發熱,成就傳奇的一生。





韋梅耶教授選擇研究貝類,除了自身對貝類的興趣之外,更因為10歲時受到一位老師的啟發,這位老師鼓勵學生觀察探索,勇於提出疑惑,他向韋梅耶分享他蒐藏的貝殼,讓韋梅耶愛不釋手。12歲那一年,韋梅耶和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學者的接觸,讓他越來越確定自己的興趣,投入貝類研究數十餘年。

「看見心海洋體驗計畫」的特色在於發展觸覺及聽覺學習內容,選擇適合觸摸探索的海洋教學主題,並配合數位影像科技,發展物種辨識系統,讓視障朋友在觸摸該物種後,將之放入辨識箱,辨識系統便可以辦別出該物種,並讀出該物種名稱和簡介,讓視障朋友也可以自主學習,更把整套系統設計成可以收納在一個旅行箱中,讓教學器材方便攜帶,不受地點的限制。

選擇貝類當主題,除了受到韋梅耶教授的啟發外,貝殼不需要儲存於保存液(福馬林、酒精、異丙醇或甘油等)的特性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這個特性使貝殼不像其他類型的標本教材,只能放在保存罐裡觀看,無法觸摸。

除此之外,貝殼體形小,雙手能夠掌握,每種貝殼具有特殊的形狀(扇形、錐形或橢圓形)、結構(單殼、雙殼或螺旋形)、質地(粗糙或光滑)和紋理(顆粒、紋路或起伏),可以透過觸覺將這些資訊建構成立體的形像,適合視障朋友學習,藉此「摸」索海洋。靠著觸摸可以得到的資訊非常豐富與細微,甚至能得到其他視覺盲點所忽略的資訊,直接了解貝殼的立體特性 。

本次計畫,我們帶著「貝類辨識行動系統」,前往社團法人臺東縣盲人福利協進會、社團法人臺中市啟明重建福利協會以及高雄市立楠梓特殊學校,進行博物館行動教學服務。

社團法人台中市啟明重建福利協會

進行貝類辨識行動系統操作體驗與自主學習

除了「貝類辨識行動系統」,更準備了極具特色的20種螺貝類,先透過「口述影像」搭配「觸摸體驗」的方式,系統性的介紹軟體動物的家族成員,像是單殼綱的瘤鲍螺,雙殼綱的圓球簾蛤、雞心蛤等,腹足綱的水字螺、黑星寶螺等,掘足綱的圓象牙貝,頭足綱的鸚鵡螺,讓學員感受這些螺貝類的「相同」與「不同」,了解物種分類的原則與物種演化的神奇!

貝類觸摸探索

除了介紹外形之外,更鼓勵學習者感受不同貝殼的重量、殼的厚薄差異、表面紋路的類型差異,思考這些特徵可以形成怎樣的生存優勢?並透過許多故事的介紹,讓貝殼在學習者腦中的形象鮮活起來。例如雞心蛤為了讓共生在肌肉組織裡的藻類曬太陽,讓殼演化的非常薄可以透光,唐冠螺因為長的像古代人戴在頭上的髮冠而命名,最後讓學習者透過貝類辨識行動系統展開自主探索學習。

空氣流過螺旋構造產生的氣流聲像來自大海的聲音

在課後的訪問當中更有學習者表示,對於寶螺因為表面光滑且堅硬方便拿握,在過去會讓產婦在生產的時後候拿握,為了祝福母子均安,有「子安貝」的美名,而感到印象深刻,如有學員表示:「有一段蠻感動的就是老師講那個寶螺,就是那個子安貝,他就是讓我會馬上聯想到說,雖然我自己還沒有結婚,但是就會聯想到當女生真的蠻不容易的地方,還有老師就說他可以在生孩子的時候幫助孕婦使力或什麼的,這一塊讓我覺得很特別耶,蠻難忘的,就是有一個很高貴的感覺。」(社團法人臺中市啟明重建福利協會D學員)

更發現視障朋友參觀博物館時,需要有解說或陪同人員的搭配,才能了解博物館展示內容,但在博物館中,透過觸覺探索的機會還是較少的,如有學員表示:「你們那裡面其實很多東西可能都是關在玻璃櫃裡面,所以都是聽大人講。」(社團法人臺中市啟明重建福利協會D學員)

透過訪談也了解,相關的教學方式確實能夠讓學員內化相關知識,並產生印象,如有學員表示:「我記得差不多有將近8種的螺,我講5個就好了,鸚鵡螺、芋螺、寶螺、九孔、鮑魚、唐冠螺、水字螺。你看這些都是我們平常沒有辦法知道的名稱,尤其是因為沒有這樣專業的人員來,我們會沒有這樣子的興趣‧‧‧就像老師有說像我們的字,有貝字旁的都是有價值的,都是有財的意涵在裡面。」(社團法人臺東縣盲人福利協進會B學員)

「我都覺得滿新鮮,因為我不曾摸過,只有那個田螺我摸過,鳳螺我摸過也吃過,其實我覺得老師這樣不錯,因為我們以前喔,吃魷魚啊,吃花枝啊,我們都認為是沒有殼的,我們現在才知道是有殼的。」(社團法人臺中市啟明重建福利協會C學員)

更有學員過去社團老師曾經帶他認識螺貝類,此次課程一開始,他便辨認出了3種,學員表示:「有其中3個貝殼我是以前有摸過,有印象,寶螺、芋螺,還有那個鸚鵡螺。」(社團法人臺中市啟明重建福利協會D學員)

也因為與社福團體及特殊學校考量學習時間不宜過長的關係,課程時間安排只有1至1.5小時,感到意猶未盡,學員表示:「我覺得時間可以再拉長一點,因為今天比較可惜就是桌上滿多種類,但是有一些是還來不及很細的去描述到,有一些長的很特別的形狀,我們都很想要知道是什麼東西,然後剛好可能時間比較不夠,那假如說可以下次有機會多一點點時間,我覺得應該我會對貝殼會更有興趣,可以瞭解更多。」(社團法人臺中市啟明重建福利協會D學員)。

海生館希望發揮博物館教育功能,鼓勵視障者多元探索並學習,認識館藏螺貝類,創造更多視障者科學啟蒙的機會。
社團法人台東縣盲人福利協進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