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塑膠中心行銷企劃專員 林冠吟 圖-塑膠中心提供
從減塑浪潮來到《全球塑膠公約》
你喝飲料會自備環保吸管嗎?2015年,在哥斯大黎加做研究的海洋生物學家發現海龜的鼻孔裡卡了一節塑膠吸管,將拔除吸管的過程拍攝成影片後,上傳至YouTube分享。誰也想像不到,這支不到10分鐘的影片,不僅迅速爆紅,更意外促成了從臺灣到世界的減塑浪潮。聯合國環境大會更預計在今年(2024年)底,將推出首部具法律效力的《全球塑膠公約》(Global Plastics Treaty),針對塑膠從原料、生產、製造到廢棄等過程進行檢討和管理,以應對日益嚴重的汙染問題。
雖然目前《全球塑膠公約》尚未正式公告,但從已釋出的零草案(Zero draft)(註1)中能看出,此公約的核心目標為「終結塑膠汙染以保護人類的健康與自然環境,當中也包含海洋環境」。公約從國家、企業與一般消費者等面向著手:由政府帶頭制定減塑計劃;企業製造符合環保規範並能延續塑膠生命週期的商品;消費者則減少使用一次性塑膠製品。雖然臺灣並非聯合國成員,但其塑膠產業與國際市場緊密聯繫,公約上路之後,可能需要適應全球對於塑膠產品的新要求。面臨這樣的狀況,產業可以有哪些因應策略呢?
材質就是改變的起點
有鑑於塑膠工業為我國重要產業,然而塑膠製造工藝與需求卻日新月異,因此在1993年由經濟部工業局和民間產業公會的支持下,共同籌設了「財團法人塑膠工業技術發展中心」(以下簡稱塑膠中心),以協助國內企業適應國際趨勢潮流,並培養產業永續發展之潛力。
無論是即將公告的《全球塑膠公約》或是2018年由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Ellen MacArthur Foundation) 和聯合國環境署(UNEP)提出的《新塑膠經濟全球承諾》(New Plastics Economy Global Commitment)皆提及需重視塑膠材質的可重複使用、可回收或可堆肥等特性,顯示材質就是改變的起點。
因此2020年,塑膠中心以「打造永續材質生態圈」的目標出發,建立一座永續材質圖書館。館內展示各式國內外永續材質樣品,從人造製品到天然素材皆有涵蓋,雖然材質樣態各有不同,但都有對環境低危害、省能源並兼具容易回收等特性,期望透過這個平台,設計師與產品開發者能體驗每個永續材質的特色,並將這些媒材運用於創造對環境友善的產品中,材料開發商也能從中掌握市場需求的資訊,進而開創保護環境的新市場。
目前中心已蒐集近千件的永續展品,每年參訪場次逾 100場,參訪人數約 1,500人,在線上平台的會員已超過20,000人,更吸引許多國內外知名企業、學校等機構參訪。
開創循環回收新技術
臺灣在聚酯材料回收上是全球模範生,國內寶特瓶(PET)的回收率高達九成,但隨著機能性需求的發展,需使用複合材質達到產品應用需求,進而導致無法焚化與回收之困境。為了使這類材質能獲得有效回收利用,在經濟部產業技術司的支持下,塑膠中心發展了「混合塑膠循環再生技術」,將回收聚酯材料進行材料特性與加工性的調整,再進一步媒合下游建材應用端,共同打造健康綠建材產品,減少廢棄物焚化與掩埋造成的環境問題。
再生料的品質安全把關
在全球推行循環經濟、節能減碳、回收再利用等各項政策下,各家廠商也開始擬訂因應對策以滿足未來法規與政策之要求,為因應消費者日益增加的環保意識,也有越來越多業者考慮使用再生料製造永續產品。然而隨著越來越多廠商將「綠色製造」作為賣點,為了讓消費者能買到真正對環境友善的製品, 塑膠中心便開始扮演著關鍵的第三方驗證機構角色,目前每年有超過30家企業透過中心「塑膠再生料溯源驗證」服務進行認證(註2),取得包含消費前再生料、消費後再生料以及海廢再生料等溯源驗證。企業能更加安心地使用經驗證過的再生料進行產品製作,同時對消費者彰顯關注永續環保的形象。
海洋廢棄物再利用:從警示到實踐
讓我們再次把目光回到哥斯大黎加的那隻海龜身上,2015年的這支影片不僅讓更多人開始關注海洋廢棄物的汙染問題,同時也讓一些關心環境議題的業者與團體開始反思,如何透過技術的改良或產品的永續設計,讓海洋廢棄物資源化,以減少對於生物與環境的傷害。
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
(World Wide Fund for
Nature, WWF) 統計,每年大約有50萬至100萬噸廢棄漁網被丟入海中,這些漁具被稱為「幽靈漁具」或「鬼網」,在海洋中繼續「捕魚」,成為海洋生物揮之不去的夢魘,2020年在臺東海灘上發現的擱淺死亡藍鯨,便是幽靈漁具下的受害者。但這些可惡的廢棄漁具也能夠「華麗轉身」!目前在臺灣已有關注環境議題的企業與塑膠中心合作,共同利用臺灣中部漁港蒐集到的廢棄漁網,開發洗髮瓶的瓶身。在經過清洗、去化、破碎、再造粒、混練與吹瓶等步驟後,將這些可能對生物造成危害的幽靈漁具賦予新生命!雖然相較於一般再生料,「海廢再生料」的再製之良率較低,製作過程更加耗時,故在加工製程階段需要花費更多心力研究與調整。然而在品牌商、再生料商以及中心的共同合作下,這支利用海廢再造瓶器仍順利誕生,並且獲得環境部頒發「海洋廢棄物循環產品標章」!此外,也有企業將廢棄漁網回收後,再次設計為質感與實用性兼具的小提包,並且透過群眾募資平台進行募資,後續將收入捐助給公益團體,支持海洋生態保護。
隨著全球對永續發展的重視不斷增加,對環保產品的需求也隨之上升。塑膠產業可以憑藉創新技術升級,開發出更環保、更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從原料開始著手,將更多原本會對環境造成傷害的廢棄物,轉化為美麗的商品,並實現產業的可持續發展,為地球環境和人類健康做出貢獻。
註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