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海生館出版中心 王玠文、圖-劉君薇
你看過電影《侏羅紀公園》(Jurassic Park)嗎?這部1993年推出的科幻電影以逼真的特效,帶領一代觀眾開啟對史前生物的想像,電影裡令人印象深刻的恐龍特效,加上導演所烘托的恐怖氣氛,讓人多年之後想起仍不寒而慄。然而你知道嗎?相比起在電影裡的橫行霸道的樣子,恐龍在侏羅紀時代也並非天下無敵,牠們也得提防四周,並隨時留意水下動靜。古生物學家就曾在瑞士出土的蜥腳類恐龍化石上,發現海鱷清晰的咬痕。
雖然目前在世界上的海洋爬行類僅存鱷魚、海蛇、海龜與海鬣蜥四類,然而牠們卻曾稱霸中生代(註1),在1億8,600萬年的時間長河中,爬行類在天空、海洋與陸地上蓬勃發展,演化出一群地球有史以來最大的動物,也因此中生代又被稱為「爬行類時代」。尤其在三疊紀後3,000萬年的時間裡,恐龍看到鱷魚的祖先也只有閃躲的份!這些鱷魚有的長得比遊覽車還長、有的甚至可以用雙腳行走,和我們現今印象中的鱷魚相當不同。若是沒有後來火山爆發的衝擊,為恐龍一族消除競爭對手,讓牠們成為世界最新的霸主,我們所看到的《侏羅紀公園》主角可能將會換人做!
儘管稱霸中生代的海爬先輩多已滅絕,但牠們除了以化石的形式被保留下來,也存在於我們人類的神話中。比如被科學家歸類為海爬類的蛇頸龍,有著頭小長頸的特徵,聽起來是不是跟「尼斯湖水怪」或者是泰國水神「納加」(Naga)很像呢?雖然沒有化石證據顯示有此類生物於大滅絕事件中幸免於難,而科學上也無法證實這些傳說中的生物真實存在(或不存在),但這些迷人的故事或許讓我們在認識海洋爬行生物時多了點想像與浪漫。
在本期中,我們將透過各篇文章認識海洋爬行類。首先由海生館企研組的李世緯博士帶我們揭開演化的面紗;接著讓擅長演化學的臺灣爬行類動物保育協會常務理事曾文宣老師將帶大家重回三疊紀,和大家說說鱷族的演化故事;同被稱呼為「龜」,海龜與陸龜、淡水龜有什麼不同?為了在海洋生活,牠們演化出哪些密技呢?就透過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陳添喜老師的文章一探究竟吧;你知道海裡也有蛇嗎?讓杜銘章老師與我們分享他追蹤海蛇的過程,並帶我們探索海蛇生態的奧秘;海洋裡的蜥蜴不僅很會游泳,還是電影《酷斯拉》(Godzilla)的靈感來源,就讓臺灣爬行類生物保育協會的游崇瑋老師帶我們認識真實世界裡的「海中蛟龍」吧!
新年新氣象!收到本期雜誌的讀者,一定會發現我們的雜誌變厚了,為了讓讀者隨時隨地都能吸收滿滿的海洋知識,我們今年開始將雜誌擴充到72頁,並將尺寸變更為25.5 cm×17.5cm,閱讀起來更加順手,內容變多但價格不變。
讓我們透過本期雜誌,一起認識你不知道的海爬知識吧!
註釋
註1:值得注意的是,海鬣蜥和其近親、以及海蛇和其近親都是新生代才演化出現的呦!
參考資料
林潔盈(譯)(2023)。直立猿與牠的奇葩家人:47種影響地球生命史的關鍵生物。臺北市:大塊文化。(Elsa Panciroli,2022)
特別感謝曾文宣老師協助審閱本文提及之爬行類相關內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