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28日 星期六

白鯨與我—徵文組國中三年級金牌 / 林祈榛

作品名稱:白鯨與我

作者:林祈榛

就讀學校:桃園市復旦高級中等學校國中部

選讀:《奧秘海洋》96、109 期


    光線劃破翡翠色的鹹水,隱隱透露白鯨奏出的生命之歌。因為移動過於迅速,從海底隧道抬頭看也只能模糊地瞥見白色殘影,顯得朦朧而美麗。偶爾,牠會放慢速度,就像藍天中的一片白雲,慵懶在天空中徜徉著。

    隧道中,我抬頭,透過壓克力板,和兩顆漆黑的眼珠子對視。在此之前,我只有在兒童繪本及動物頻道中見過白鯨的身影,如今身臨現場,身處平均年齡中後期的牠,從眼眸中流洩出的光芒,同時帶有調皮、睿智和滄桑,以及我的身影。

    我體認到,我跟白鯨有很多相似之處呢!

    「你啊,小時候去泳池,在水中像條泥鰍!」這番爸爸對我說的話,如果時光倒流,我一定糾正他,我像的不是泥鰍,是鯨魚。

    白鯨的智商相當於人類七、八歲兒童,十分調皮又好動,飼育員得常常開發新玩具供牠們「放電」。一個是白鯨的玩具,設計過程要先要考量到白鯨的力氣和好奇心,之後反覆下水測試遊玩狀況,歷經幾輪,專屬白鯨的玩具就誕生了。身為好奇寶寶,白鯨每次接觸到新玩具,自然是樂在其中,更會為了玩而不睡。看著白鯨如此享受新到手的玩具,心情就像我拆開網購包裹一樣,打從心底感到雀躍無比,不知不覺只顧著觀看白鯨玩耍的身影,忘了其他心事。

    每天,飼育員也會和這些小可愛們互動,但這可不是單純玩耍而已!不管是點頭、轉圈還是唱歌,每項都是在暗中檢查白鯨們的生理狀況,跟醫療行為緊密結合。讓我想到小時候看診時,醫生都會盡量跟我聊天、給我小獎勵,讓我放輕鬆、別害怕。透過飼育員安排的這些項目,除了能讓白鯨的行為更豐富,還能確保牠們在海博館中保有健康愉悅的心靈。

    在日本導演細田守的電影裡,劇情的最高潮總由大鯨魚的出現作為觸發點。優美的身段、靈性的大眼及婉轉的歌聲,似乎成為了鯨魚們的代名詞。對有「海中金絲雀」之稱的小白鯨來說,這些抑揚頓挫、婉轉動人的歌詞,是牠們交流的方式。白鯨畢竟是群居動物,個體間時常有溝通、協調的時候,鯨歌是在昏暗的水下傳播訊息最好的方式,不同的頻率分別代表不同的溝通事項。

    我相信熱於社交的白鯨,性格應該很有原則又挺八面玲瓏的吧!生活在這麼大一個交響樂團中,要處理好那麼多關係可是很費力的,對待他鯨都很和善的話,才能在之間立足呀。國外更曾發生過白鯨和獨角鯨一起生活的趣聞。我希望我能向白鯨看齊,是位善於社交的人,不僅能拓展閱歷,在人際互動上也比較不容易吃虧。

    可惜我能向白鯨學習的機會不多了。白鯨如今只剩下13.6萬頭而已,數量比過去要少得多,已經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列為近危物種。原先住在北極海附近的白鯨們,隨著觀光業的發展,或被賞鯨團造訪、或進到水族館展演、或遭獵捕殺害,以後我們要看到這群天使可能越來越困難了。動保意識抬頭,要求解放白鯨的聲音逐漸增強,更傳出國外有白鯨保護區。2018年臺灣的海生館宣布不再引進白鯨,但現存的三隻年齡都來到生命中後段了,會不會,我們的下一代就沒有機會親身認識牠們了呢?身而為人,最怕的是沒有人記得我;當世界上的人在看過白鯨消失的新聞三天後,漸漸遺忘牠們,無疑是最恐怖的事情了。

  我跟白鯨一樣,現階段都是需要被保護的角色,被保護我們的人和法律細心照料著,享受著聚光燈、受盡愛戴,但這有時卻像條無形的枷鎖,時間一久,想要獨立當家、出去江湖闖盪的心,一日躁動的比一日還要厲害,或許,我們需要自由,我們需要給白鯨自由。同樣生存在地球上的人和鯨,要如何找到永續的平衡點?不管是設立展演館、還是保護區,我們自以為施以牠們保護的同時,卻沒有考慮過牠們的感受,牠們要是沒有被捕撈,還會需要我們保護嗎?這些行為,美其名是在保護,實際是大同小異,牠們依然依靠著人類的供給過生活。我常常在書籍、影視作品以及思想上將鯨魚奉為自由、優雅與靈性的象徵,但要是未來沒了鯨魚、沒了白鯨,沒有以對的方式保護這份感動,未來世代有得體會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