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18日 星期一

鯨‧人妙想

 


|  海生館出版中心 王玠文    |  海生館出版中心 游文甄


1624年,在日本長崎的海域中,出現一頭身長約三十公尺的大魚,牠在海中嬉戲,輕快地跳躍起伏,並不時噴灑水花,像個頑皮的孩子般。全國人民都對這個奇特的生物感到好奇,紛紛聚集到岸邊觀看。當時有位孕婦也前去湊熱鬧,正當她對眼前景象感到驚奇之時,大魚突然朝她襲來,嚇得她暈倒在地。此時,她突然聽到一陣嬰兒的哭聲,原來這位婦人剛誕下一子,而方才一切都是夢境。這個嬰兒被命名為鄭森,也就是後來的鄭成功。

長大後的鄭成功為海上霸主,名震四方,當然也有不少敵人。有人去找高僧隱元禪師,詢問鄭成功到底為何如此強大?隱元禪師回答道:「這是當然!鄭成功是『東海長鯨』轉世,在海上自然戰無不勝。」那人問禪師,怎樣才能打敗他呢?禪師回答:「不急,等他到了東方,自然就會離去。」後來,鄭成功進攻臺灣,在準備開戰之時,有荷蘭人目擊到一名男子頭戴高帽、身披長袍、騎著鯨魚來到臺南鹿耳門,沒多久鄭成功就帶領軍隊從這個港口入臺,並打敗了荷蘭人。但好景不長,有天副將楊明夢到了鄭成功騎著鯨魚,從鯤鯓(今臺南安平)東邊出海。不久之後,鄭成功果然病重身亡。                              

以上這段略顯浮誇的故事,改寫自清朝江日昇《臺灣外記》裡對鄭成功的敘述。雖然我們無從考證鄭成功是否為鯨魚轉世,但鯨魚龐大的身形與神秘的蹤跡,的確讓古人充滿無限想像:牠可以轉世為驍勇善戰的國姓爺,也可以是阿美族祖先的救命恩人,還可以是媽祖最忠實的信徒;在西方文學中,牠則化身為神聖的海神、攻擊船隻的海怪,又或是與大自然抗衡的象徵。

在文學與神話之外,鯨魚在生物學上同樣充滿驚奇。當多數生物們離開海洋登上陸地的時,鯨魚祖先卻反其道而行,決定從陸地回到海洋,因而演化出有別於其他海洋生物的特徵。其中大翅鯨還發展出獨有的文化,包括覓食策略、遷徙路徑、甚至還有屬於族群的流行金曲,而且這些「鯨曲」還會隨時間與地區變化。遺憾的是,隨著環境惡化,鯨魚族群也面臨到許多威脅,數量也日漸減少。在2020年,一頭擱淺的藍鯨屍體在臺東縣長濱海灘上被發現,後來專家推斷牠生前有可能被繩索纏繞了一段時間,從而加速了牠的死亡,對於已經處於危機中的族群來說,這樁悲劇無疑是雪上加霜。然而,這也給了我們一個能近距離觀察與研究藍鯨的機會,在經過專家和學者們的討論與修復後,這具藍鯨骨骼標本即將在海生館展出。

本期的《奧秘海洋》也將帶大家來認識鯨魚的奧妙。藍鯨是目前地球上所知最巨大的生物,從陸地回到海洋後,為了適應海洋環境,牠們也演化出獨特的構造,海生館展示組的李世緯老師將為我們介紹,藍鯨為了生存做了哪些調整與改變。國立成功大學的王浩文老師帶我們回顧發現藍鯨屍體的經過,並講述人類要如何幫助或處理擱淺的鯨豚。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的姚秋如老師,則帶我們看看從鯨豚的標本裡,我們可以發現哪些蛛絲馬跡,從而認識牠們的生態。喜愛香水的讀者一定對「龍涎香」這個名詞不陌生,它在古今中外都是珍貴且難得的材料,不過「龍涎香」究竟是什麼?從何而來?就讓國立高雄大學的鄭竣亦老師為各位解答。每年的410月是臺灣的賞鯨季節,今年編輯小組也隨著賞鯨界祖師爺——廖鴻基老師出海,為讀者帶來第一手的觀察記錄。而在「我們的館」單元中,陳勇輝博士為大家從不同角度介紹鯨豚的奧秘。

雜誌裡還收錄了其它有趣內容,一起翻開本期雜誌,認識超有意思的鯨魚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