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是鯨魚的故鄉
當您一進入海生館,在未到展館大廳前,迎面而來的是我們的「鯨魚廣場」:在一方湛藍的池子裡,踴躍數頭龐然大物鬚鯨及齒鯨,以多種雍容姿彩要引領您游進大海……。為何選擇鯨魚作為我們海生館的重要地標?雖然從當初建館的設計藍圖略知此事並非一蹴而及,代表的生物物種也不是一開始就選上牠,而其之所以上選純粹是吾人對於海洋與生物之間的直觀聯結並感性美學而已,絕無學理上的根據與推論;所以,「鯨魚廣場」何以矗立並成為海生館標識象徵之謎也一直使我無法將本館科教使命與之架構連結……。
我曾努力思索並耐心觀察等候………謎底逐漸揭曉:2020年農曆大年初一臺東長濱海岸一頭鯨魚死亡擱淺。事後鑑定,發現牠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動物屬於鬚鯨類的「藍鯨」,雖是幼鯨但體長已達20公尺,是臺灣首起藍鯨擱淺案例。由取下纏繞在牠身上包括頭、頸長達6公尺的網具繩索,推判牠生前因為漁具纏繞受盡折磨以至於死。因其深具生態物種保育意義,我們極力爭取將其製作成標本在館內展示,期能帶動相關的鯨豚研究與教育。就在整個標本製作、展示設計的過程中,歷史訊息資料以及鯨類相關的化石發現一件件地傳入:其實百年或更久遠前,海生館所在地墾丁半島黑潮流域,原本就是洶湧活潑鯨群的故鄉!今年年底,當長濱藍鯨標本進駐本館時,就巧妙地解答了我不知其所以然「鯨魚廣場」設立的疑惑,並賦予海生館如鯨羣帶領游向奧秘海洋的正當性與使命。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 館長 陳啟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