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30日 星期四

海生館基地的野生動物樂園-半島一樂園

海生館為曾擔任毒蛇血清抽取工作退休的馬匹安排了良好的照顧(出版中心攝)


文、圖 |  海生館科學教育組 陳勇輝


有機會參訪本館後場設施的觀眾,對於漫步在車道旁草地的水牛、成群結隊的野豬家族、身形高大的馬或帶給大家驚喜的梅花鹿,心中不免感到驚訝, 為何以水生生物為展示主體的海生館,卻會飼養陸地動物。這背後到底有何緣故呢?

尊重生命 愛惜生命

「尊重生命 愛惜生命」是海生館保育的核心精神,海生館的建築基地位於恆春半島鄰近後灣的平原,東依龜山,其他三面皆為海洋所環抱。雖然三大展館皆位於岩礁潮間帶旁,然其建築牆外的照明燈全都朝向建築物,此設計理念仍避免人工照明擾亂海岸生物日夜週期的生理變化,為尊重生命的具體實踐。

海生館乃以展示水生活體生物為主的博物館,帶領社會大眾親近海洋珍惜海洋。除此之外,館方亦期望能夠在基地內建構以恆春半島當地自然生態為主的自然園區,引進或吸引一些陸生動物,增添園區的生命力,並建構野生動物的自然保育棲地。

除了淡水與海水潮池的人工溼地公園之外,園區內的植被大都以恆春半島的本地物種(如大葉欖仁)或海岸植物(穗花棋盤腳)為主,藉此營造出海岸生態的自然棲地,以吸引各類物種入住,形成永續的生物保護區。


臺灣水牛漫步在園區草原中

臺灣早期農業的外來種─臺灣水牛

從歷史文獻中,臺灣水牛大約在明末清初或更早之前,由外地引進臺灣,協助種植水稻等勞役之農用動物之一。館內水牛就是購置恆春半島農家。白天水牛大都不見蹤影,天氣炎熱時,多數時間都浸泡在人工泥池之中,只有夜間清涼之際,才會四處遊蕩,雖然如此,牠們大都成群結隊在基地內四處遊蕩吃草,發揮抑制雜草四處漫延的功用,亦增添些許早期農村的氣息。

野生梅花鹿現蹤

館內除了臺灣水牛之外,也有野生梅花鹿的蹤跡。個性害羞的牠們,僅有黃昏或黎明之際才會出現在鄰龜山道路草地覓食,偶而現身鯨典館旁的銀合歡樹林,或悶熱的乾季,悄悄地潛入人工溼地淡水池飲水解渴。由於梅花鹿天性怕人,對於許多館員來說看到牠們身影的次數也是屈指可數,有機會看到梅花鹿稍縱即逝的身影可說是十分幸運。


退休的血清馬在館內安祥度過晚年
毒蛇血清退役馬安享之地

馬的引進背後有一段感人的故事。這些馬其實是用於製作毒蛇血清的馬,因為年事已高,生理狀態已經難以抵抗蛇毒的侵害,被迫退役。這些除役的馬的命運通常是安樂死,並無法有其他用途,且因長期注射蛇毒,腹部常有許多爛傷,令人感到心疼與不惜。本館基於愛惜生命,同時感念牠們為國貢獻之利,因而將這些馬接回本館休養,讓牠們能夠安享晚年。

本館提供廣大的馬場與溫暖舒適的馬廄,並聘請專人照顧馬匹。除了讓牠們能夠療傷之外,亦讓牠們能夠安養天年。雖然除役馬的年紀與人類老年年紀相當,然而在本館細心的照顧之下,這些馬大都能在往生之前活得逍遙自在,算是國家對牠們的微薄的回饋。


路邊的野豬群

成群結隊的野豬家族

館內最常見的是野化的黑豬家族。一群大大小小的野豬在樹林中到處挖掘、找尋食物的場景可說是海生館的日常,圓滾滾的模樣讓參觀者直呼可愛。野豬在館內並無天敵,偶而與館員飼養的狗相遇,亦往往仗著「豬多勢眾」的優勢,讓狗有所畏懼,久而久之,狗與豬之間的安全社交距離就顯露出來,雙方保持距離,不相互挑釁的方式,就成了和諧相處之道了。

野豬所挖土吃根遺留下的痕跡


野生動物的海角一樂園

館區除了上述物種之外,其實還吸引許多其他的野生物種,人工濕地吸引了許多候鳥與留鳥,大小白鷺,太平洋家燕,或是名聞遐邇的國慶鳥 ── 灰面鷲,另外還有許留鳥如白頭翁,烏頭翁,或是綠繡眼等,都是因本館建構的自然生態棲地,從外吸引來的野生嬌客。

此外,有人曾目擊臺灣獼猴出現在第二研究大樓屋頂來回徘迴;館內同仁夜間散步在研究大樓門口巧遇白鼻心母子;兩棲爬蟲類中偶而會出現的百步蛇與鎖鏈蛇,大雷雨之前終夜鳴叫的多種蛙類,都已經成為館區內的常客。更曾有人陸續在館內目擊野生食蟹獴,由於食蟹獴對於生態環境有極高的要求,牠的出現也代表海生館有極佳的環境。

如果有因參與科教活動等機會入住本館宿舍的話,將有機會融入本館所營造的自然環境之中,以身歷其境的體驗方式,感受熱帶半島的自然生命之美。

 

園區草地區出現的凶狠圓軸蟹

園區人工溼地的小白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