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4日 星期四

如果明天,世界不再有牡蠣─徵文組國中三年級金牌 / 賴怡安

作者:賴怡安 / 台北市石牌國民中學 

選讀:《美味海鮮的輓歌》

主題:如果明天,世界不再有牡蠣


    一打半殼的貝龍生蠔,浸潤於溢出的體液中,鋪在深綠色海菜上,宛如一座雪梨歌劇院,唱著令人垂涎的曲調。提起蠔叉切斷內收肌,淋下檸檬汁,送入嘴內咀嚼,讓鼻腔充斥金屬和堅果交融的氣味、讓味蕾飽嘗酥麻觸電的悸動,最後,啜一口蜜思卡得白酒,激發豪吞三百顆的食慾。滿嘴的海味混合口水,於舌尖上逐成浪花,一波一波拍打在嘉義布袋的岸邊,一波一波捲來我對牡蠣田的記憶。

    

    升小四的暑假,我南下拜訪舅媽,表哥一見到我便說:「想 找舅媽啊,跟我走準沒錯。」於是,我跟在高大的表哥身後,小 跑步跟著,跑幾步後,深覺這路線跟印象中不一樣,正當我想開 口時,表哥突然蹲下身,挑選起樹枝來。「別呆在那,去找些前 後兩端有分支的樹枝來,若沒有我手臂粗的都不要撿。」我很聽 話得撿了一根,從背後戳一下表哥,「我可不是來撿破爛的, 哼。」樹枝一丟,閃去找舅媽了。正當我看到舅媽想打招呼時, 驚訝地發現她竟然在刮齊樹枝,而且背後是一束束的樹枝在海中 「泡澡」!我不解地問:「樹枝也要洗澡嗎?」表哥冒出來丟下 一綑樹枝,詭異的說:「不洗得香噴噴的,怎能吸引牡蠣苗幫 它們做SPA?等牡蠣成熟後,再把它們成串拉起,一舉多得何來 破爛!」我默默的躲到嬸嬸背後裝傻,舅媽噗呲笑了一聲,我心 想:別人都用網袋養殖,何必那麼麻煩?

    

    如今,看著這盤牡蠣,憶起這未解之謎。我想若是世界不再 有牡蠣,是因為它敵不過高智商的剋星——人類。

    

    文明導致的氣候暖化,使今年六月的熱浪席捲加拿大西岸,許多淡菜、牡蠣的殼熱到爆開,在岸邊上演活烤串燒;人們建設水庫截住淡水,使得海灣的水鹹度提升,讓MSX的單孢子蟲大肆 感染牡蠣。這種希臘式的悲劇──預測得到卻遏制不了,牡蠣只能 接受「被消失」的命運。

  

    你或許想問,牡蠣到底有什麼重要的呢?


    看看家中的濾水器,牡蠣就是它的化身,利用鰓過濾藻類, 一天能濾清九十公升的水;此外,牡蠣無免疫系統,易受環境 變化影響,其肉常用於測知水裡的殺蟲劑,甚至是輻射含量,功 能性不斐吧!若還是覺得沒什麼,來聽聽切薩皮克灣的哭訴。切 薩皮克灣以「大貝灣」聞名,卻在幾世代自由掠奪下,美東牡 蠣幾乎捕食殆盡,徒剩文明遺留的含氮磷廢水,使得優養化擴 散,海面呈現死氣沈沈的紅褐色,海底則成了缺氧的活棺材。更 可怕的是,生物學家發現一種紅潮毒藻微生物,討海人一旦接觸, 相繼出現精神錯亂、短暫失憶等問題。十足證明沒了牡蠣淨水的 「蠣」器,海灣彷彿被活摘肝臟。目前,雖有拯救牡蠣礁的行動, 但效果相當有限,我們還必須做些什麼,來保衛其它的牡蠣呢?

  

    看完了這本書後,我認為保衛牡蠣應該從三大面向來思考:一、養殖維護;二、飲食認知;三、捕捉方式。


    首先,是養殖方面。我曾好奇地問舅媽:「為什麼不養臺灣鯛或是鮭魚呢?」舅媽自豪的說:「來妳看這片牡蠣田,妳覺得牠們吃什麼?」「飼料嗎?」「這妳就不懂了,牡蠣能濾食浮游生物,不需捕捉數噸海洋生物磨成飼料,也不用化學劑喔!厲害是吧?」是的,比起養殖其它魚類,真的友善許多,可是,書上說世界只有百分之五的牡蠣來自養殖。其中原因,是因為海灣常被視為公共財掠奪,難有大規模且完善的養殖規劃。在我看歐洲和澳洲的養殖技術文獻後,覺得若是把海灣分成幾個區域,租給私人企業進行規劃養殖,再和討海人採共生經營模式,使他們租下一部分,養殖適量且屬於自己的牡蠣,將是不錯的方法。


    再來,是飲食方面。巴特勒曾說:「只要是名稱裡沒有『R』 的月份,吃牡蠣不當令也不衛生。」我深刻記得那年夏天,牡蠣變為乳白色,那種噁心的樣子,害我拒絕牡蠣大餐,以為海水受污染導致牡蠣生病了。表哥彷彿逮到機會,開啟說教模式「繁殖期當然會變色啊,還不是因為有妳這種食客,科學家才培育出不育的牡蠣,就是三倍體啦。」當時聽不懂什麼幾倍體的,反正我不吃就不吃。如今,我在書上終於了解,原來三倍體指的是基因改造生物,由於不生育,流入野外也不污染基因庫,還能減緩夏季市場所需的壓力。此外,雖說生吃能體驗海味,但有染上腸胃病毒的風險,必須了解牡蠣的來源。全球暖化下,結冰期縮短,少了冰冷海水消滅細菌,野生牡蠣罹病的機率越大,緯度高的北大西洋所補的牡蠣,自然比墨西哥灣補的安全。


    最後,是捕捉層面。托撈網及選擇性捕撈,都是造成牡蠣浩劫的強盜行為。托撈網的下緣鋸齒,隨著工業船隻刮削海底,所行之處猶如泥濘荒原,難以想像,一口干貝(貝類高度發育的內縮肌)的代價竟是幾十公里的棲地浩劫;牡蠣是雄性先熟的雌雄同體,具有雄性變為雌性的潛能。討海人為了贏得市場上「以大取勝」的觀點,過度選擇性捕撈,這種非自然的壓力將使牡蠣生長率和體積下降,導致牡蠣提前轉為雌性,產生早熟、體積縮小的後果。


    在書上看到此處,一字一句都如針般次在心上,隨著疼痛感 加深,我越能感受到六年前,我對樹枝的不屑一顧,舅媽卻只一 笑置之,那一笑或許代表了我對牡蠣認識的淺薄,沒有用心於此 的我,就算表哥怎麼解釋,也只會視作破爛,跟那些在高級餐廳 大啖牡蠣,卻不知來源之黑暗的饕客,不慎兩樣。那未解之謎, 終於獲得了解答,嬸嬸重視「取於自然、還於自然」的道理,樹 枝不僅環保亦能「化作支架更護牡蠣」,網袋養殖豈能相提並論?


    世界不能缺少牡蠣,西方五星級餐廳的菜餚,少不了高級牡蠣來開胃;世界三大湯頭之一的馬賽魚湯,也常以牡蠣來刺激食慾。多多吃好的牡蠣吧!這不僅有助於清潔海水,也能縮減死亡海域、消除藻華現象,更能支持養殖牡蠣的經濟發展。我端賞藍點牡蠣流線型的貝殼,期許「讓明天會失去牡蠣的擔憂,成為不可能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