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4日 星期四

筆下海洋─第二屆臺灣科學節《奧秘海洋》徵文暨繪圖活動-評審的話

【徵文組】

張蓓蒂 老師

-天下雜誌閱讀典範教師

-教育部教材中文作者

    409篇文章在眼前不停跳躍,驚艷至極,獨立思考與思辨的想法也在各年齡層中顯現。有的以小說型態;有的以小論文;也有以報導文學呈現,就像是開了一場又一場的「海洋文學論壇」,多元的創意與討論,激盪出更多的議題火花。參賽的學子們,因為閱讀了大量文本,在文章中提升了對海洋的知識和見識,擴展了胸襟與視野。

    這不只是徵文比賽,也是年輕學子苦口婆心的為多種海洋生物請命,更是對海洋生命的省思與尊重。我們都是海洋之子,海洋是我們最大的資產,沒有任何人能置身事外,都有責任守護這個家。

    409顆閱讀的種子,我看到了希望與改變,但是因為徵文比賽有名額限制,許多的好作品不能得獎,真有遺珠之憾。

    謝謝每一位參賽者,以你們為榮!


葉庭光 教授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博士

-深化海洋教育種子教師科普推廣計畫主持人

    一個作品若能邏輯順暢,就容易受到認同。若能讓人感同身受,就容易觸發感動。本次的主題是「如果明天,世界不再有___」,如何能邏輯順暢呢?在寫作之前,先掌握題旨,廣泛的構思很重要。世界缺乏了某個海洋元素,會導致什麼你我都能感受得到的後果,對我們的影響是什麼?為什麼可能發生這樣的事?為了避免這樣的狀況發生,我們能做什麼?

    如何讓人感同身受呢?將上述元素的前因後果等邏輯架構清楚,運用容易發生在讀者們生活周遭的實例,運用能讓讀者認同、感動的詞彙,將作品表達出來。在閱讀這一次的作品中,同學們對主題的掌握其實都很清楚。但是,能讓人俯首認同、再三回味的作品,並沒有很多。決定作品是否能令人眼睛為之亮的關鍵,就是在於作品的論述,是不是前後邏輯一致、內容周密完整、表達言之有理。作品的內涵,是不是真誠、平易近人、讓人感同身受。好的作品,不一定需要很多的專業;好的作品,要能讓人認同、要能觸動人心。


黃淑真 老師

-金鐸獎教師楷模

-新北市語文資優輔導團教師

    上菜了!各位參賽者的文章像一道道鮮美、可口、營養的菜餚,讓人品味再三。2020年第一屆《奥秘海洋》徵文高三組金牌得主——王源潔的一則標題:「人類以歡慶之姿,見證物種的消亡。」引起我頗大的震撼。但我是樂觀的,今年參與了評審的工作,也見證了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以「筆下海洋『徵文暨繪圖』」喚醒對海洋生態的重視,撒下一顆顆護海的種子,在年輕人的心中種下一株株保育的幼苗。雖然不能立竿見影,但其未來必定是有成效的。

    我認為:賦有教育使命者,當認知「可為」又「不可不為」之重要性。何謂「可為」?深負教育之重責,雖然道遠但任重,必得抱持樂觀之心,堅持正確的理念;何謂「不可不為」?有人說:「每顆米其林星星的背後,都是一場海洋浩劫!」。人們在不懂得遵循「旬魚慢食,里海永續」的道理之下,任憑海洋資源在人類手中終結,這些不知「取之有度,用之有節」的行為,我們必得抱著「不可不為」的態度,適時干預這些迫害大海生息之行為。

    對於海洋之「取之、用之⋯⋯」沒有誰對誰錯!人類本應與海洋共生,但「取盡、用絕」,縱海洋浩渺無垠,或深不可測,也當永續經營。徵文之中,看出孩子們「閱讀海洋」、「尊重海洋」以及「守護海洋」的真心,我也看見保育之路展現曙光!閱讀,是一趟思考的冒險之旅,我以參與此次活動為榮!


【繪圖組】

林瑋竣 老師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藝術學系 碩士

-國小特教班組長

    從事兒童美術教育多年,無論從童言童語中,或是充滿無限想像的作品裡,孩子總是可以帶給我無數驚喜。本次比賽的作品更是令人驚豔。在孩子的眼中,大海是美麗的藍顏色,海中到處是色彩繽紛的生物,人們快樂悠游其中,這就是孩子畫作中的海底世界。

    雖然今日海洋已變了模樣,取而代之是滿滿的人造廢棄物,海中生物逐漸減少甚至消失。是以,這次比賽的主題:「如果明天,世界不再有___」,正好可以讓孩子去思考、觀察生活周遭海洋環境的改變,用畫筆創作出他們心中理想的末來,且更珍惜目前擁有的美好。

    身為評審的我最大的難處就是選出優勝的作品,看著每一張孩子純真的筆觸創作出來的作品,實在令人難以抉擇。謝謝所有參與比賽的孩子,看到你們對海洋的關懷,相信明天的世界一定能更美好。


段世珍 老師

-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與人文碩士

-臺北市美術資優方案召集人

    本次很榮幸擔任2021第二屆臺灣科學節《奧秘海洋》徵文暨繪圖活動繪圖組比賽的評審,因此有緣得見國內一群優秀末來藝術主人翁的創作,年齡從學前到高中都有。綜觀看來,在海洋生物的觀察及環保議題的取材上,顯現令人可喜的多樣性。包括:有深度的探究與陳述他們對人類污染海洋環保議題的想法;展現對海洋生命的關懷;細膩地聞述海洋生命的意義;以豐富色調的趣味性,提出人類與海洋生物的關聯。顯現深入思考人類在環保行動中的主動性。畫面呈現,不僅保有兒童畫應有的純真、率性,在媒材的選擇、繪畫技巧的多元性運用,擬人化海洋生物造形,呈現海洋中的各種生物的心情,都能有相當個性化的表現。許多佳作,大量的運用對比與互補的造形與色彩,畫面表現出繪者豐富的想像力,充分的以具多層次感的海底世界為基底,將心中的感受,呈現在畫面上。展現對海洋生物的觀察與環保議題的提醒。有一種繽紛歡樂之下的沈重感,提醒觀者在賞心悅目之餘,也有深刻的覺醒。


劉銘欽 老師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前副研究員

-大眼家族創始繪者

    這是一個特別的繪圖評比活動,獎金不高,獎品不特別,甚至不全然是看繪畫技巧,反而想要知道你怎麼看待海洋,怎麼看海洋生物與我們的關係!所以有些同學會直接在畫作上寫上他的想法或口號,有些人則利用上傳時的作品說明來表達想法或解說畫作。雖然說作品說明不列入計分,但卻能幫助評審理解創作者在想什麼。所以寫的好的人相對有點優勢,不過也常發現同學在寫說明時可能沒把作品看完,或是在理解認知放錯重點,甚至是寫下錯誤的觀念等,這方面就不用擔心,是不會影響評分。不過若同學是將想法口號等寫在畫作上而又發生錯誤,縱使其他方面呈現完美也只能割愛無法獲得較好的分數,畢竟這是一個科學節的活動,不能傳遞錯誤的知識訊息。這次的參賽作品算是很多,但獎項有限,所以若你覺得你畫的很好卻末獲得評審青睞,沒有關係,一定是另有高手,或者可能是在理念傳達上稍微弱了些。不管如何,這次活動的重點在於傳遞及普及海洋生物的相關知識,所以建議大家再去翻翻書或看看繪本,或許你會發現新的天地。知識是累積的,多去閱讀幾本書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