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0日 星期二

海洋 Long stay, 教育機會不 Delay!


 


林冠吟海生館科教組

李修賢

偏鄉教育資源與師資匱乏的問題,一直是社會討論的議題。今年暑假快結束之際,網路上盛傳一則徵人啟事,內容為新學期即將開始,但馬祖仍有幾所學校遲遲徵不到師資,於是便借助網路和新聞的傳播,一起協尋願意赴離島教學的老師。而過往類似的情況,也曾出現於蘭嶼及臺東。偏鄉教育所面臨的困境,除了社會大眾較常關注的硬體資源(如教室環境、電腦與投影設備),在軟體資源(如師資人力)也是非常值得關注。

而作為社教館所的博物館,在拉近城鄉之間的教學資源差距上,有哪些著力之處呢?學者張美珍等人認為,也許可透過實地駐點的到校服務來進行(註一)。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立足於國境之南,自建館以來,便陸續發展出許多與偏鄉學校合作之教育推廣計畫。無論是與恆春半島鄰近學校長期合作到校教學課程,或是提供校方經費到海生館參觀、在自己的縣市推廣海洋相關課程的申請計畫等,合作方案多元而內容充實,獲得許多好評。

今年配合2020第一屆臺灣科學節,本館更順勢推出新企劃活動「海洋Long stay花東屏到校課程」!

老師循循善誘地教導孩子如何製作海龜紙雕模型


從海生館出發 讓師資赴花東屏Long stay

本次海洋Long stay到校課程有兩大特點,第一個為將花蓮、臺東與屏東三縣市的學校作為知識傳播場域,提供直送到校的海洋教育課程。在過往本館較常合作之對象以臺灣西部學校為主,考量花東與離島地區(蘭嶼、綠島)的海洋資源豐富,部分學校更鄰近港口或海邊,當地學童對於海洋教育的需求絕不輸臺灣西部,故本次計畫特別將東部及離島納入。

第二個則是,為呼應十二年國教新制「108課綱」中重視的「探索與實作」(inquiry and practice)精神,本館在課程內容規劃時,有別於過往傳統乏味的講述式教學,更著重於讓學生能透過親身操作學習到知識的魅力。今年六月起,本館開始受理花東屏與離島地區學校報名此計畫,並依序規劃出相應課程。目前總申請學校共約54所,位置遍及花東屏多個鄉鎮,課程共計140小時,參與學生逾1900人次。

七月初本館辦理環境教育師資增能培訓課程,帶領師資前往臺東成功鎮搭乘友善賞鯨團隊所提供的賞鯨行程,並邀請臺灣知名水下鯨豚攝影師金磊來講課,藉由豐富紮實的課程加強授課師資對於教學內容的掌握。預計將有約20名受過訓練且通過考核的師資,協助本館一同投入海洋Long stay到校課程。部分場次的相關師資也在事前瞭解校方對於課程安排之需求,盼能為活動帶來最好的教學品質。

→想看看鯨豚師資培訓課程都有什麼內容嗎?趕快來看紀錄影片!



行動教具箱內之教學素材:鯨鯊模型與海蛞蝓黏土造型  (圖片來源:教具箱內容)


海洋課程內容搶先看

在本次海洋Long stay到校課程中,我們將結合幾組相當受歡迎的行動教具箱,發展適合國中小學生的海洋課程。本館發展教具箱的歷史悠久,從2007年至今已設計超過8種不同的行動教具箱,其中包括從特展延伸出的以及針對特定主題設計的,分別為:「海蛞蝓行動展示箱」、「淡水魚來龍去脈行動展示箱」、「驚艷奇珍珊瑚行動展示箱」、「海盜傳奇行動展示箱」、「海龜行動教具箱」、「鯊魚行動展示箱」、「魯凱族淡水魚行動展示箱」、「鯨豚行動教具箱」等。

→想申請「行動展示箱」嗎?就上海生館行動展示箱專區!

每一組教具箱都乘載著不同的海洋故事,以這次課程會用到的「海龜行動教具箱」為例:其設計理念是希望藉由互動遊戲教具,讓學員在海洋生物角色扮演的故事接龍遊戲中,理解海龜的生存習性與面臨的環境危機,進而啟發海洋環境保護意識。而在本次課程中也將搭配時事議題,像是減塑觀念與認識海洋廢棄物等。

而「鯨豚行動教具箱」則藉由繪本故事或簡報,讓學員認識臺灣常見鯨豚的種類、鯨豚的生理、習性與分佈環境等知識。除此之外,教具箱中也包含擬真模型及互動卡牌,提供老師於教學上的多元使用。值得一提的是為融入學校中的既有課程,本次更發展出能結合自然及藝文課程之教案,包含反射實驗操作、聲波音頻操作及音樂編輯活動。

另外兩個主題的教具箱則是從館內特展所延伸而來的,分別是「海蛞蝓行動展示箱」及「魯凱族淡水魚行動展示箱」。前者為本館發展的第一組教具,分為生態篇、美勞篇及運動篇,透過不同形式的教案,引導學生認識海中的神奇寶貝「海蛞蝓」。本次課程除了基礎介紹外,也搭配手做體驗活動,讓學員嘗試用輕質土捏出變化多端的海蛞蝓造型。

孩子們正努力拼湊教材中的海龜模型


而後者則是由本館環境教育師資童琳茜偕同「霧台國小」及「國立中山大學教育所」合力開發,教案目的為協助偏鄉學校發展在地的STEAM課程(註二)STEAM教育概念最早由美國提出,認為應該在理工教育中加入人文思維,故提倡綜合科學(Science)、科技(Technology)、工程(Technology)、藝術(Arts)和數學(Mathematics)的跨領域課程。本教具箱運用了此概念,將淡水魚生物學和語言學結合魯凱族文化,設計出獨一無二的教案。學員們在海洋Long stay到校課程中,也有機會體驗到!



行動教具箱的移動性讓博物館得以突破地理限制,向外擴展影響力,讓平常沒有機會踏入博物館的民眾也有機會學習。而藉由海洋Long stay花東屏到校課程,本館得以將教育資源送入許多偏鄉小校,讓師資們示範如何使用教具箱和教案,之後也歡迎有興趣的各校老師借用與執行,讓海洋環境故事傳播到全國各地的學子心中。


師資到校教學 (林冠吟 攝)

孩子們對於學習海洋課程充滿熱情




註一:張美珍、莊楊峻偉、王裕宏(2017)。科學博物館辦理偏鄉科普推廣活動之成效分析。科技博物,21卷2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