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廳銅雕區架設200吋之電視牆(照片提供:蔡宗泓) |
資料提供─蔡宗泓─海生館 展示組 計劃專員
採訪撰文─王玠文─海生館 出版中心
神秘的海洋,是地球的內太空,而深海探勘,則一直是海洋科學家們的夢想。這些年隨著科技進步,各種幫助研究人員實現探測的秘密武器也被研發出來,而ROV (Remotely Operated Vehicle)也是其中之一,其中文名為「水下遙控無人載具」,可以克服水下壓力,讓研究人員可以更安全、更有效率的探索深海。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以下簡稱海生館)在7月24日就與台灣海洋科技研究中心以及公共電視一同合作,舉辦了首場「深海探勘直播活動」,將勵進研究船ROV於東北角深海探勘的影像,以即時直播的形式呈現給大眾,帶領現場民眾深入臺灣東北角外海一窺南沖繩海槽的樣貌。活動當天也邀請了教育部終身教育司顏寶月副司長、台灣海洋科技研究中心王兆璋主任、中山大學徐詠斌副教授、海科中心郭芳旭探測長、墾管處、核三廠廠長江明昆以及東港高中郝靜宜校長與師生等嘉賓一同參與。並由海生館的張至維與林嘉瑋博士,於現場進行同步座談,與參與來賓分享深海探索的親身經驗,以及臺灣在深海探勘領域的研究和科技發展。
|
勵進研究船是臺灣最大最新的研究船,其配備的ROV屬於深海工作型,最深可下潛到3000公尺,並且有高畫質攝像機與機械手臂,可有效回傳海底影像和蒐集深海樣本,提供研究人員進行後續分析。海生館魚類分類學專家何宣慶博士也隨此次勵進研究船出海,以幫助分析ROV所回傳的生物影像和樣本,並即時提供相關資訊。
近年來海生館在教育部「大博物館計畫」協助下,除了升級雲端服務,將多年來蒐集的近3萬張照片、2000多部影片放上雲端與民眾共享,也添購ROV探勘周邊淺海的生態環境,計畫未來在展場內和官方影音平台直播,藉由高畫質影音直播營造讓民眾不用潛水也能探索海洋,拉近民眾與奧秘海洋的距離,朝「智慧博物館」目標邁進。此次活動中,海生館也特別在展場銅雕區架設了200吋的電視牆,讓大眾也可以同步觀看直播內容,並將活動即時呈現在官方網站、臉書與Youtube上,希望將這場活動做為試水,在未來將海底直播當作定期展出項目。活動現場也展示了海生館的ROV,並邀請參與嘉賓與學生們體驗操作。
直播活動現場(照片提供:海生館出版中心) |
海生館近年積極發展ROV在100公尺深的海底景觀影像蒐集和採樣,並陸續在官方影音平台試辦海底影像直播,未來計畫加入研究人員訪談,讓民眾能更了解海底生態的奧秘,並且與工研院合作「無線水下傳輸技術」,利用光通訊傳輸原理,以光束作為介質,不需電纜,直接接收傳送高畫質的水下視訊影像,讓水下直播更快速便捷。
海生館計畫明年推出「海洋科技探索展」,藉由展覽展現人類在深海探測的發展與革新,期待將這次活動做為引子,在未來與海洋科技研究中心等單位進行更多合作,一同為提升臺灣海洋文化盡一份心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