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2日 星期六

《海鮮的真相》新書發表會 活動報導

圖片來源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


文/陳君夷、彭紹恩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 圖書館暨多媒體出版中心

2018年12月16日的早上,在臺北「松菸文創園區」古色古香的「閱樂書店」內,聚集了海內外海洋學界、教育界、出版與媒體界的名人雅士及海生館的好友們,一同見證海洋科普鉅作《海鮮的真相》之正式出版發行。

《海鮮的真相》主要是何汝諧教授(美國加州大學長堤分校/傑出暨終身榮譽教授)費時數十年,以其畢生的科學素養、臺灣美國兩地的生活經驗,佐以幽默詼諧的文筆,從餐盤上的海鮮聊起,輕輕鬆鬆地與讀者分享海洋生物奧秘及海洋生態變化的科普好書。




教育部所屬之「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海生館)」為了推廣《海鮮的真相》,第一次由台灣的最南端到台北來辦新書發表會,希望藉由「海洋大師」何汝諧教授的登高一呼,來推廣海洋閱讀文化,讓探索海洋、尊重海洋及守護海洋成為臺灣人民的共同素養,並期待本書能成為國民教育的指定海洋課外讀物,以下為《海鮮的真相》新書發表會精華實錄,與您分享:

【主辦單位】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財團法人海洋發展教育基金會
【主持人】楊盈箴(咖啡貓) / 2013廣播金鐘獎「教育文化節目」最佳主持人獎
【作  者】何汝諧教授、鄭有容博士

圖片來源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

主持人: 很高興來主持《海鮮的真相》新書發表會! 今天我先要向現場的生物學界高端的研究者及學者致敬,因為我承認我以前就是生物成績非常差的孩子,但我發現《海鮮的真相》這本書我從頭到尾都看得懂,而且看得津津有味,如果我在孩童時期就看到這本書,相信我的生物成績就不會這麼差了,這真的是本很棒的海洋科普書籍,所以現場的家長來賓朋友們,今天都要帶一本,再買十送給十個人,每個人再這樣傳出去....

接下來,我們要邀請來賓致詞,先請 嚴宏洋教授致詞。

圖片來源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
嚴宏洋教授: 我一走進來就被臨時邀請上臺:) 其實我知道何老師是台大動物系畢業的,很早就知道,但一直沒機會認識到他。後來在美國念書,每個禮拜都在報紙上看到他的文章,是一個科學專欄,我想說哇,他可以把這麼難的海洋知識用科普中文寫出來,真是不容易,當時我就主動寫信跟何老師聯絡,這應該也差不多是30多年前的事了。後來因緣際會,我回臺在中央研究院服務,並有機會擔任「臺灣海洋科技研究中心」的海洋生物組組長,正巧何老師就是當時的諮詢委員,幫了我這個菜鳥很多忙,在工作上也給我很大的鼓勵。

我本來看這本《海鮮的真相》,想說我今天來可以吃很多海鮮,後來去偷偷看一下,原來不是這麼回事,其實是以海洋生物為主的書,今天是一定要帶一本回去,也感謝今天有機會能向我所尊敬的大學長致意。

主持人: 謝謝嚴教授的分享! 接下來... 嗯... 現在就是有貴賓走進來會場就會請他上台.... 我們歡迎中央研究院 廖一久院士上台說幾句話!

圖片來源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
廖一久院士:我剛從林口趕來,一時找不到地方,後來有聽到聲音就進來了。今天非常高興看到何老師、何夫人以及另一位共同作者。好久不見了! 何老師! 我們都知道何老師一輩子就是做研究工作、寫書,是非常非常優秀的傑出學者。大家知道現在沒甚麼人要買書,我也有在出書,不過有人說現在就是沒人要看書,真的這樣嗎?我想這是短暫的現象,因為我看很多名人接受訪問時,後面都是整排的書,看起來蠻不錯的...,所以我相信,不愛看書的風氣很快就會過去。我剛剛翻了一下《海鮮的真相》,這麼好的書,懂得看的才是聰明人!今天很高興看到大家,還有我的第四屆學生(剛致詞的嚴宏洋老師)等,非常謝謝!


主持人:謝謝廖院士的分享! 海洋真是個大家族,大家都有美好的連結。 接下來我們要請《海鮮的真相》作者何汝諧老師先與我們說幾句話! 我們熱烈歡迎何老師!

圖片來源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
何汝諧教授:今天是星期天,謝謝大家在休息的時間,專程抽空來參加發表會,我不知道出書還有發表會(大家笑),這是我的第四本書,前面三本是用英文寫的,是學術參考書,參考書人家看一看,只有被批評而已,這本不是,沒想到這本書寫出來有這麼多人說要看,早知道我就多寫一點這種書,不過我已退休年紀大了,正等著要去另外一個世界,所以我想這可能是頭一本也是最後一本了(此時現場來賓鼓動,請何老師要繼續寫)。我有那個心,但身體沒辦法了,所以你們大家要在身體好的時候多做事,有意義的事情要趕快去做,不要到最後,想做也沒辦法了! 謝謝大家!

主持人:謝謝何老師! 我們待會就要深入的訪談,先請何老師回座。我想,像何老師這樣的研究學者,他的風範是有非常有傳承力量的,想必本書的共同作者,年輕的鄭有容博士一定也傳承到何老師的研究精神,現在就請鄭有容博士來說幾句話。

圖片來源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
鄭有容博士:謝謝主持人! 何老師的研究精神是有傳承到一些,但研究的本質,我還差得遠呢! 非常高興有機會幫忙何老師完成這本書,在這過程當學到非常多的事情,也希望藉由這本書,能與國人分享現海洋生物的知識與臺灣海洋生態的現況,非常高興看到今天有這麼多朋友來參加,更期望台灣的海洋生態保育,因著各位的參與支持,有更好的前景。 謝謝各位的參加!

主持人:謝謝鄭博士! 接下來就要聊聊這本書的內容了。

《海鮮的真相》27篇海洋生物的故事中,有個話題特別吸引我,就是為什麼海獺的皮毛會影響到鮑魚的價格? 而海獺、鮑魚以及海膽在海洋生態裡又是甚麼關係? 可以請何教授為我們分享嗎?

圖片來源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
何汝諧教授:

其實鮑魚產業的興起是人們大量捕捉海獺後所造成的結果,海獺因為身上披附著哺乳動物最密最保暖的毛髮,當人類發現此秘密後,就大量捕殺海獺,取皮毛製成高檔的絨毛衣物並成為上流名媛的穿著風尚。海獺是生存在寒冷海域的生物,但卻不像海獅海豹等擁有厚厚的皮下脂肪,因此除了保暖的皮毛外,海獺必須大量的攝食,每天必須吃體重1/3以上的食物才行,因此英文諺語說『Sea otter looks like a teddy bear, eat like an elephant.』,就是指海獺的食量驚人,每天必須吃大量的海鮮,而加州海獺最愛的海鮮正是鮑魚,所以當海獺被人類捉光,鮑魚就沒有天敵而大肆繁殖,海岸邊全是鮑魚,此時加州的亞洲移民腦筋一轉,就捕捉鮑魚銷往亞洲,而創造出鮑魚的產業,但人類的商業濫捕,野生鮑魚也很快就變稀有了。

由於鮑魚及海膽都是草食動物,少了鮑魚的分食,海膽就大量繁殖起來,甚至為害到加州的巨藻森林,此時海膽就被視為"有害須除",但商人腦筋又動起來,改將海膽銷往亞洲,成為著名Sahimi中的Uni,又變成"有利可圖"了。在經歷這個人為所造成的海洋生態劇變過程,有識之士及名媛們跳出成立了"friends of sea otter"以及推動Marine Mammal Protection Act入法,來禁止捕捉海洋哺乳動物,以保護牠們以及維持海洋生態的平衡,但因曾遭遇過度的捕捉,加上海獺的生殖緩慢,海獺的族群雖有增加,但已不復當年,海洋生態也是如此。這就是海獺、鮑魚、海膽的生態消長歷史。

主持人:謝謝何老師分享這海洋生態變化的歷程! 《海鮮的真相》這本書除了文稿精彩,更收錄了許多珍貴照片及補充資訊。現在我們要請鄭有容博士來分享,您是如何協助何老師收集補充這些資料的,以及這過程中的特別經歷。

【圖片來源】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

鄭有容博士:這本書內的照片,有很大一部分是來自於國內外的研究學者,因為何老師的27篇文章的生物範疇可說是包山包海,小從南大洋冰山裡的單細胞藻類講起,大到海洋哺乳類都包含在裡面,所以照片的範疇廣泛,我一個人其實無法承擔,所以我寫了非常多的信,邀請國內外不同的學者來共襄盛舉,將他們在其專業領域所拍攝的珍貴照片提供給這本書使用。所以我非常感謝這些默默提供資料的英雄們,也乘這個機會跟大家說謝謝。

其他的部分呢?則是我跟我未來的家人(未婚妻)去拍攝的,比如馬祖的藍眼淚,那是一種單細胞的藻類,我們為了要拍攝藍眼淚發光的生態照片就特別跑到馬祖,冒著風雨,拿著爛爛的相機,淋了一整夜的雨,終於在最後一刻拍到,但後來兩個人都得重感冒。所以希望大家看這本書的時候,也能好好的欣賞這些得來不易的珍貴照片。

主持人:海洋生物的面貌真是美麗奧妙,但一般人其實很難了解,要借由水下攝影或透過潛水人員的分享才能窺知一二。聽說鄭博士就是國內外潛水經驗豐富的潛水高手,可以請鄭博士分享一下臺灣的海底世界嗎?

鄭有容博士: 首先我要先解釋一下,大家可能覺得潛水去看海洋世界是件很美很愜意的事。但對於我們做研究的潛水人員而言,並非如此,因為氣瓶裡的氧氣有限,我們必須在最短時間內,完成非常非常多的工作,完全沒有時間好好欣賞周遭的環境,可能只記得這邊很漂亮。所以對我而言,雖然台灣從北到太平島,直到臺灣的極南端的大部分潛點,我都有去潛過,但海實在很大,我仍只能講個大概。我主要對台灣海洋的了解,其實還是回到實驗室,藉由資料的分析,從數據去看,然後再跟我當初的記憶做一個鏈結。台灣的海洋是非常珍貴的,例如從數據來看,台灣墾丁的珊瑚礁覆蓋率大概是40%左右,而東沙島的珊瑚礁覆蓋率更高達八成以上,這其實是在整個太平洋地方,甚至是全世界,是非常好的地方,是我目前在台灣潛水經驗裡最好的地點。但民眾對於這些珍貴的海洋生態環境其實不甚了解,例如澳洲大堡礁因環境變遷珊瑚白化而損失了30%的珊瑚礁,此事就造成了全球轟動,爭相報導。但在台灣,有一些地方因工程開發失去了95%的珊瑚礁,可是我們似乎毫無所知。這就是台灣珊瑚礁極端的好,與極端的不好的例子,供給大家做參考。謝謝!

主持人:《海鮮的真相》這本書有何老師所寫的27篇海洋生物內容,後半段則有鄭博士所寫的臺灣海洋多樣性及環境現況。今天要提倡的不是海鮮文化,而是海洋文化,期望讀者能透過這本書,對於我們的海洋有更正確的認識。

今天新書發表會的時間很有限,不知現場來賓是否有想請教作者的簡短問題?

圖片來源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
Q: 何教授,我是戎撫天(中國時報總主筆),好久不見! 很高興看到您! 請問何教授對台灣未來的海洋生態的發展,是不是能夠提出一些你的看法,以及大家應該努力的地方?謝謝

A:(何汝諧教授) 這問題太大了。我是覺得要從一般教育開始,因為你只有幾個人做是不夠有力的,要一群人來做,像我剛剛說的"friends of sea otter",這是普通的女人家,她跳出來外面說,我們得要保護sea otter,像這種作的方法很多,要普遍,怎麼普遍呢?要從小孩子開始,年紀大了就比較難了,都在拚自己要的東西,所以要從孩子開始鼓勵,我覺得海生館作『奧秘海洋』雙月刊這事情不錯,我小的時候若有機會讀到『奧秘海洋』雙月刊(分享海洋生命科學的科普雜誌),我想我後來做的事情會更加精采。

  

《奧秘海洋》https://oceanomics.blogspot.com/

古早甚麼都只能靠自己,我為什麼可以被啟發,想到那些有的沒的?我是日治時期出生的,當時我十歲,世界大戰才結束,我非常喜歡看一本當時很出名的日本雜誌,裡面有很多漂亮的圖,說著海洋的故事,就是坐那隻烏龜去龍宮城的故事,像這種能讓小孩接受,從想像開始,對海的看法也會不一樣,所以我想應該從小孩開始,從幼稚園就要開始,要普遍,尤其是我們台灣,就一定要將海洋教育普遍才行,這"海"沒有照顧好,怎麼能有好的生活?

主持人: 這是最重要的,要從教育開始,而且是普及,普及到所有的學齡孩子,從小就認識海洋的真相,今天的這本書,就像我一開始說的,連我這種生物成績非常差的讀者,我都可以看得懂,我相信這是可以跟我們孩子一起互動的。我們關心台灣海洋生態的發展,但最重要的還是從教育做起,所以我們不要輕忽教育,還有閱讀的力量。

《海鮮的真相》這本書很多精彩的內容,等一下會後我們有安排時間可以讓讀者朋友們與何教授續續舊,面對面談天。今天的新書發表會就要進入最後的階段,海生館有準備感謝狀要致贈兩位作者,並讓我們以何教授為首,拍攝大合照。今天的活動就到這邊囉~ 謝謝大家今天來參加! 

圖片來源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
【海洋大師們與後輩合影】 海洋大師: 何汝諧教授(前中)、廖一久院士(左二)、劉錫江教授(中後) 、嚴宏洋教授(右三)




《海鮮的真相》發表展售地點: 臺北松菸文創園區「閱樂書店」
(定價420元,現場75折優惠,至2019/01/01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