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10日 星期四

天降殺手─高空氣球危害海洋生物

免費照片來自: Pixabay/idanberger  https://Pixabay.com/  http://goo.gl/hDycqn


文╱陳勇輝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科學教育組 助理研究員

天上來的危害

卡通影片「天降奇蹟」中老爺爺使用大量的氣球,將老屋升上天,隨著大氣氣流四處雲遊,雖然飛行歷程精彩萬分,但飛行屋因氣球破裂,最終還是降落到陸地上。

海洋約佔地球表面積的70%,飛上天的氣球掉落大海的機會明顯比陸地上高出許多。這些慶典用鮮豔的氣球塑膠破碎片,很容易成為海洋垃圾之一,不僅汙染海洋,同時威脅海洋生物的生命。




氣球碎片是三大海洋垃圾之一

科學調查發現海洋垃圾三大組成:塑膠袋、廢棄漁網漁具與氣球。塑膠袋來自於陸地人們日常生活,漁網來自海洋漁業活動,而氣球是多數來自於慶典活動。

從國際淨灘活動中發現,自1998年至2008年之間,氣球的碎片數量增加比例高達260%之高。英國科學家Bell Gill博士,於2008年首次呼籲停止釋放大量高空氣球,因為這些氣球最終會破裂落到大海之中,汙染海洋生態¹。然而8年之後人們才開始注意掉落大海的氣球碎片與綁線,已經危害各類海洋生物生存了。

氣球分解耗時費力,危害時間長

常見的高空氣球是乳膠成分,是一種生物可分解的材料。美國氣球業者信誓旦旦地宣稱氣球碎片可以在大自然中被細菌分解,然而科學家卻發現實際上氣球分解所需時間至少6個月到4年之久,且發現有些掉落大海一年之久的氣球碎片仍然具有很強的彈性。

海鳥往往被氣球碎片或綁線纏身,行動不便無法動彈;有些海鳥誤食氣球碎片造成消化不良,雛鳥吃了母鳥反芻的食物,也將氣球碎片吃下肚,造成營養不良,都還沒有振翅高飛,就已經死在巢穴了;鯨魚與海龜的肚子中都被發現含有大量的氣球碎片,這些無法消化的塑膠碎片,會增加肝臟處理毒物的壓力,且妨礙生物消化吸收,甚至讓個體誤以為自己已經吃飽了而停止進食,最後卻是因飢餓而死亡。

2017年一項跨國的研究「監測氣候變化的氣象氣球」的最終落地處,電腦模擬結果發現大約有65-70%的氣球會落入海中,協助研究的國際志工更從淨灘海洋垃圾中發現大量的氣球碎片,證實了研究預測的結果,而且發現即使是人煙罕至的荒蕪小島也都會發現氣球碎片散落沙灘。

大量釋放的高空氣球隨著氣流四處飄散,破碎之後掉落海洋,又隨著全球洋流四處漂流,它們影響環境與生物的範圍相當廣泛,對生態系的威脅更是難以估計。

「棄球」-使用環保方式取代

「不要將自己的快樂,建立在海洋生物的痛苦上」,是愛護海洋基本的心態。慶典宴會中,釋放大量高空氣球而不去顧及它們最後降落的地點,是沒有同情心的表現,慶祝的方式不止釋放氣球一種;可以放風箏,或將氣球注入空氣讓它們不易飛上天,或吹彩色泡泡,揮動彩色旗等方式,來達成歡慶的效果,甚至植栽種樹紀念先人的貢獻,更可綠美化周邊環境,豈不是兩全其美嗎?

【有獎徵答活動】請上「本館官方網站」、「FB粉絲頁」或「Hello,海洋粉絲頁」、」國語日報科學版FB粉絲頁」、「泛科學FB粉絲頁」,點選 「天降殺手-高空氣球危害海洋生物」有獎徵答辦法,好禮等著您喔!

參考文獻:

1. Owen R.O’Sheaab, Mark Hamannc, WalterSmitha, HeidiTayl.2013. Predictable pollution: An assessment of weather balloons and associated impacts on the marine environment – An example for the Great Barrier Reef, Australia 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 Volume 79, Issues 1–2, 15 February 2014, Pages 61-68

2. Balloon Releases Are Killing Wildlife and Marine Animals http://www.onegreenplanet.org/animalsandnature/balloon-releases-are-killing-animals/

底圖免費照片來自: Pixabay/idanberger  https://Pixabay.com/  http://goo.gl/hDycqn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