棲息在礁岩高潮待的草莓玉黍螺是十分耐旱的海洋貝類。 岩螺科Nucella屬貝類,因為跟玉黍螺一樣都十分耐旱,所以被通稱為狗玉黍螺。 |
文圖/陳文德(阿德蝸)
屏東民生國小教師
「狗」是犬的俗稱,牠們和人類一起生活的歷史十分長久,不管是早期農業社會裡擔任看門、放牧、獵捕的角色,還是現在協助導盲、扮演寵物的功能,牠們都做得十分出色,對許多人來說,狗是最忠實的動物朋友。
因此,當科學家、學者開始對地球上的生物進行鑑定、分類和命名時,也常聯想到「狗(dog)」,當生物的某些形質或與狗有關時,「狗」就常被納入該生物的學名或俗名中了。
狗牙鶉螺Malea ringens 【圖1】
為大型鶉螺科貝類,具有食用價值,它的英文俗稱為Grinning Tun。Grinning 有笑得露出牙齒的意思,Tun有大水桶的意思,在這裡是泛指鶉螺科的貝類,因為鶉螺膨大的體層就像水桶一般。
另外,因為狗牙鶉螺軸唇上突出的上、下齒,狀似狗兒開心時露出的犬齒,因而名之為狗牙鶉螺。
為大型鶉螺科貝類,具有食用價值,它的英文俗稱為Grinning Tun。Grinning 有笑得露出牙齒的意思,Tun有大水桶的意思,在這裡是泛指鶉螺科的貝類,因為鶉螺膨大的體層就像水桶一般。
另外,因為狗牙鶉螺軸唇上突出的上、下齒,狀似狗兒開心時露出的犬齒,因而名之為狗牙鶉螺。
圖1 狗牙鶉螺(殼高155mm)有像露齒而笑的狗兒嗎?(右傾一點看) |
水晶鳳凰螺 Laevistrombus canarium【圖2】
廣泛分布在太平洋海域,是東南亞國家很常見的食用貝類。
水晶鳳凰螺在馬來半島被稱為當地人稱為「Siput gong gong」。Siput是蝸牛的意思,gong gong則是指狗吠聲。也因此,水晶鳳凰螺的英文俗名就被叫作Dog Conch (狗海螺)。
另外,水晶鳳凰螺在印度除了出現在海鮮菜餚上,其食用後留下的貝殼,也是早期漁民用來沉降漁網沉子(沉陀)。
但好景不常,水晶鳳凰螺在2008至2009年的研究報告裡顯示,已經被過度捕撈,除了需降低採集需求外,還要放過未熟的年輕個體,才有機會慢慢恢復族群量。
圖2 水晶鳳凰螺(殼高54.1mm)(英文俗名為狗海螺) |
狗頭象法螺Ranularia cynocephala【圖3】
之所以會有「狗頭」之名,則是跟種名cynocephala源自Kynokephaloi(Cynocephali)有關。
Kynokephaloi為希臘文,是「狗」kuôn和「頭」kephalos 的合體字。
Cynocephala則有狗頭人的意思,牠們是古代部落傳說中的神話生物,在歐洲是形容長有狗毛的巨人,而在印度和中國,則用來形容人變成了狗後,又變回人類時,保留著一些狗的特徵。
至於在非洲,則是旅人錯將非洲狒狒,誤看為長得像狗的某個長毛部落。
總之,不管是哪個地方的傳說,Cynocephali都被認為是一種多毛,長有近似狗頭、類人的生物。台灣海峽南部泥沙底就有這種狗頭象法螺,而本文標本則是來自恆春半島。
圖3 狗頭象法螺(Ranularia cynocephala;殼高51.5mm), 其學名與古代希臘的狗頭人身神話生物有關,在台灣的恆春半島也可看到喔。 |
加勒比海象法螺Ranularia cynocephala caribbaeum 【圖4】
為狗頭象法螺亞種,其中文名之所以會冠上「加勒比海」是因學名中的亞種名「caribbaeum」之故,但此學名後來被認定為無效學名,是狗頭象法螺Ranularia cynocephala的同種異名。
好在,加勒比海象法螺還有英文俗名Dog-head Triton (狗頭法螺),讓它得以在本文尬上一腳。
為狗頭象法螺亞種,其中文名之所以會冠上「加勒比海」是因學名中的亞種名「caribbaeum」之故,但此學名後來被認定為無效學名,是狗頭象法螺Ranularia cynocephala的同種異名。
好在,加勒比海象法螺還有英文俗名Dog-head Triton (狗頭法螺),讓它得以在本文尬上一腳。
圖4 加勒比海象法螺(殼高73.0mm)又稱狗頭法螺,後被認定為圖3狗頭象法螺的同種異名。 |
狗岩螺Nucella lapillus 【圖6】的英文俗稱為Atlantic Dog winkle(大西洋狗玉黍螺)和Dog Whelks (狗海螺),它們喜歡棲息在海岸和河口的岩石上,以貽貝和藤壺為食。
圖6 狗岩螺(殼高27.0mm)喜歡棲息在海岸和河口的岩石上,以貽貝和藤壺為食。 |
銼紋岩螺Nucella lima【圖7】的英文俗稱為File Dog Winkle(銼紋狗玉黍螺),它們同樣喜歡棲息在海岸的岩石上,從北極海域到加利福尼亞、墨西哥,再到日本北部都有其分布。
圖7 銼紋岩螺(殼高36.0mm) |
鱗片岩螺 Nucella lamellosa【圖8】的英文俗稱為Frilled Dog Winkle(摺邊狗玉黍螺),它們的分布從阿留申群島南部延伸到加利福尼亞中部的海岸岩石上都可發現。
鱗片岩螺的外觀變異大,如果是棲息在潮浪平緩的海域,其殼表就容易長出鱗片般薄片,反之,則殼表就會較光滑。
鱗片岩螺的外觀變異大,如果是棲息在潮浪平緩的海域,其殼表就容易長出鱗片般薄片,反之,則殼表就會較光滑。
圖8 鱗片岩螺(殼高49.1mm),英文俗稱「摺邊狗玉黍螺」,外觀變異大, 其殼表會隨棲息海浪的大或小而呈光滑狀或長出有如薄片般的鱗片。 |
土籠岩螺Nucella emarginata 【圖9】的英文俗稱有Emarginate / Striped/ Dog winkle/ RibbedDogwinkle等多種不同的名字,它們主要分布在紐西蘭、白令海峽到墨西哥一帶的海岸岩石上。
圖9 土籠岩螺(殼高22.0mm)的英文俗稱也與狗有關,主要分布在紐西蘭、白令海峽到墨西哥一帶。 |
另外,產在金門、馬祖一帶海岸的狗爪螺,雖有「螺」名,但其實並不是貝類,而是名為龜足茗荷【圖10】的一種藤壺,為甲殼類動物。
圖10 龜足藤壺(47.2mm):金門、馬祖一帶海岸的「狗爪螺」, 雖有「螺」名,但其實並不是貝類,而是名為龜足茗荷的一種藤壺,為甲殼類動物。 |
至於,「吹狗螺」這件事,也不是真的「吹」狗螺,那是在形容狗發出綿長又淒涼的嚎叫聲,只是這聲音有如吹大型法螺所發出的聲音一般,所以,才稱為「吹狗螺」,通常都用在描述表現淒涼或恐怖的景象。
其實,不僅是很常見的水晶鳳凰螺有族群大幅下降的現象,很多貝類也都有著同樣的問題,可見整個海洋生態有了重大危機。
這些底棲貝類被撈上岸、出現在餐桌上,除了反映出人類飲食上的需求外,底拖網漁船的不友善作業方式,更是因此一覽無遺。
這些底棲貝類被撈上岸、出現在餐桌上,除了反映出人類飲食上的需求外,底拖網漁船的不友善作業方式,更是因此一覽無遺。
特別感謝 │ 李彥錚先生提供圖3、圖4標本供筆者拍照。
【版權聲明】本圖文皆屬陳文德所有,若需轉載至其他平台,請洽chenjunyi@nmmba.gov.tw,謝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