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

藤壺的秘密—徵文組高中(職)一年級金牌 / 黃蓁彥

作品名稱:藤壺的秘密

作者:黃蓁彥

就讀學校:臺北市私立延平高級中學

選讀:《奧秘海洋》 122 期


  藤壺,一種生而獨特,棲息於驚濤駭浪之處的「地獄海鮮」,儘管有著小小身軀,卻在各方各面都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牠們不僅是以浮游動物為食的濾食生物,還是「超級膠水」的材料。然而,如此奧妙的生物,卻因為誤食微塑膠,造成牠們的後代死亡率節節攀升。雜誌文章透過淺顯易懂的文字,讓我對藤壺有了更深層的認識,也透過對塑膠危機的闡述,使我深深體會到人們對海洋造成的危害。

  第一次與藤壺的相遇是國小時與馬祖在地小學的校際交流。為了體驗不同的交通工具,我們搭乘輪船前往離島。靠港後,一直生長在都市的我興奮地四處張望。除了濃郁的海洋氣息,還有停靠井然的漁船。但我特別留意了船與海面的交界處,有一些彷彿礁石般的粗糙塊狀附著。那時天真的我認為那是漁船出海時撞到的石塊,直到後來在相關影片以及海鮮餐廳中,才知道原來那就是令漁民們頭疼難耐的藤壺! 在閱讀完文章後,我了解也正因藤壺能黏附在船壁的性質,學者們開始研究牠們奇妙的「膠黏蛋白」,探索將其進一步研發為生物膠水的可能。

  如此讓人著迷的生物,在近年來卻因為塑膠汙染陷入危機。我自己從小到大都會定期去淨灘,臺灣不少海灘都有我留下的足跡。但概括來看,僅有少數海灘有較少的垃圾量。其中,在我腳步踏足所翻動的海沙中,塑膠微粒與沙粒幾近融為一體,光靠夾子已經無法拾起。尤其近年來沙灘垃圾的比例越來越高,好幾次跟團淨灘,一大批人竭盡心力都無法將一小片區域整淨,看著仍然斑雜凌亂的沙灘,卻力不從心。在雜誌後段與塑膠有關的主題中,我對於再生技術的逐漸普及感到雀躍,對於自己能做出的貢獻與改變也有更深的認知。

  透過本篇雜誌,我理解藤壺並不僅僅是人們桌上美味的珍饈,更不只是漁民們不共戴天的仇敵。藤壺可以增加棲地的多樣性,牠們死去遺留的空殼,還能成為其他螺類的庇護所。但我們人類卻僅僅因為自己的私慾與怠惰,就造成一個甚至更多物種的生態危機。在此,我也想向大家呼籲,除了跟進政府制訂的減塑政策,我們本身也應當減少使用一次性產品,購物時選購環境友善商品。若是能力所及,也可以和我一同關注生物與環境議題、實地走訪清理沙灘,雖然一個人的力量面對巨大危機顯得如沙粒般渺小,但我深信,只要每個人都能發揮出自己的心力與影響力,那終有一天,聚沙能成塔,不只是藤壺,越來越多的物種都可以回歸平靜生活,而我們將再度擁抱充滿生機的大自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