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

海龜的秘密—徵文組高中(職)一年級銅牌 / 陳嘉卉

作品名稱:海龜的秘密

作者:陳嘉卉

就讀學校:臺北市立陽明高級中學

選讀:《奧秘海洋》121 期


  提及海洋生物的秘密,最先想到的必然是海洋中的巨星──海龜,事實上,牠們共有七個種於全球各地,分別是欖蠵龜、赤蠵龜、玳瑁、綠蠵龜、革龜、肯氏龜和平背龜。另外,除了肯氏龜和平背龜以外,其餘種的海龜都曾在臺灣周遭海域出沒。

  海龜被稱為「活化石」,但這個說法是否準確呢?海龜是海洋中的爬行類動物,其祖先在脫離原本的水生環境後,經歷了適應乾燥陸地的過程,隨後又回到水中,發展出更複雜的生存機制,最終形成了適應陸地與水下環境的壯觀演化成果。因此,海龜不僅擁有海洋爬行類動物的生存能力,也保留了陸生爬行動物的特性。

  在這漫長的演化過程中,能夠重新適應水生環境並同時擁有陸生特徵的動物極其罕見,而海龜便是其中之一。過去支持海龜作為「活化石」的觀點,源於龜鱉動物被認為是爬行類動物中最古老的一支。然而,近期的研究推翻了這一假說。研究顯示,龜鱉動物的化石並不等同於海龜,且海龜的祖先——完全適應海洋生活的龜類化石,大約在1 億2,000 萬年前才出現。自那時以來,海龜的身體結構和生理機制已經發生了許多改變,因此,將海龜描述為「活化石」是不恰當的。

  海龜與淡水龜、陸龜在身體構造上存在顯著差異。海龜的骨骼結構專為適應海洋環境而設計,與淡水龜和陸龜相比,缺乏強壯的肩胛骨、骨盆和四肢肌肉。海龜的身體呈流線型,頭部和四肢無法像陸龜那樣縮進龜甲內。牠們的四肢形狀如船槳,使其能夠在水中靈活游動,而不像陸龜用向下彎曲的四肢行走。

  然而,海龜上到陸地時,行動就會變得困難。由於四肢無法彎曲支撐身體,牠們經常會因為在顛簸粗糙的礁岩礫石上移動而受傷。此外,棲息於遼闊海洋的革龜與棲息於淺海的其他海龜也有所不同。革龜的前肢更長,並且像大型迴游性魚類一樣不斷向前游動。這使得革龜在人工圈養的水池中難以生存,會因拍打水池或碰撞而受傷,難以適應這樣的環境。

  海龜使用肺部呼吸,因此需要定期浮出水面換氣。在換氣時,海龜的頭部會擺動,以便有效吸入氧氣。海龜的肺在水中不僅用來調節浮力,還能儲存氧氣,這與人類在游泳時調節呼吸的方式相似。當海龜改變肺的容積時,會影響到其在水中的浮力。牠們通過肩胛骨與骨盆相連的骨骼和肌肉來改變肺的體積,進行氣體交換。

  如果海龜在水中長時間閉氣,可能會導致缺氧。如果身體開始無氧呼吸,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乳酸,導致血液酸化。這時,海龜可以從龜甲的骨板中釋放出鈣和鎂離子,以緩解體內碳酸和乳酸的濃度,從而維持體內的酸鹼平衡。

  海龜是令人喜愛的生物,牠們世世代代在這顆星球上努力適應環境,求得生存。由於其珍貴的生態價值,海龜被世界自然基金會列為「海洋十寶」之一。然而,人類的過度捕殺、棲地破壞,甚至將牠們做成食物,如海龜湯,導致海龜成為瀕危的野生動物,綠蠵龜更是瀕臨絕種。因此,我們可以在遠處安靜地觀賞海龜,尊重牠們的生存權利,畢竟,唯有尊重每一種生物,才能達成人與自然和平共存的理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