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12日 星期一

再見藍鯨

藍鯨骨骼修復集結了相關專業領域的學者一同參與
 

海生館出版中心 王玠文     海生館展示組


2020年一月,當人們正歡慶農曆新年到來之時,臺東縣長濱鄉的城子埔海灘出現了一具被繩索纏繞的藍鯨屍體,牠的身體全長有20公尺、寬2.5公尺,看起來雖然巨大,但這頭藍鯨其實還尚未成年,在正要探索世界之際就疑似因被繩索阻礙進食而餓死。這是臺灣近百年來第一次有藍鯨擱淺的紀錄。藍鯨是全世界最大的動物,本應在海洋恣意悠游的牠們,卻因為人類對環境的破壞與肆意捕撈,而面臨了生存危機。有學者估計目前世界上藍鯨的數量不超過一萬五千頭,公開展示的標本更是僅有數十件,標本極其難得。

為了要揭開藍鯨的神秘面紗,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下稱海生館)與海洋保育署以及國立成功大學為這頭擱淺藍鯨,共同簽署了「藍鯨骨骼標本合作備忘錄」,期望能將牠的骨骼重建並公開展示,透過訴說這頭藍鯨的遭遇,以喚起參觀民眾的保育意識,並加深國內外的藍鯨研究與學術交流和連結。在今年,這個珍貴的骨骼標本即將在海生館「世界水域館」與大家見面。

不過,要將骨骼恢復到可以公開展示的程度可說是困難重重。根據研究,在擱淺臺東海岸之前,這頭藍鯨已在海上漂流一段時間,其頭骨碎裂嚴重,因此需進行大量且專業的修復,要將藍鯨身上約156塊骨骼完整拼湊並非易事,在進行骨骼拼圖之前,研究人員還得先去除藍鯨身上豐富的脂肪,經過將骨頭反覆地去油、晾曬等過程,讓骨骼成為可被典藏的狀態。拼湊完成的骨骼十分巨大,要將之吊掛在「世界水域館」的屋頂上更是一件艱鉅的任務。為此,海生館除了邀請國內鯨豚相關的學者們擔任委員外,也集結了古生物、無脊椎動物、具鯨豚吊掛經驗的研究者們一同參與,甚至還邀請日本古生物學者長谷川善和老師遠道而來,希望能將藍鯨骨骼正確、安全地呈現給參訪民眾。為了要使民眾了解這頭藍鯨的原始樣貌,在展覽中亦會在懸掛骨骼的下方,展示藍鯨頭骨的標本原件,讓觀眾近距離的觀察其頭骨構造。

藍鯨骨骼標本的展覽模擬圖


除了靜態的骨骼展示外,海生館也將製作標本到展示的過程,用紀錄片的方式完整記錄下來,訴說這頭藍鯨來到臺灣之後發生的總總故事。藍鯨的解說電子面板也會一改從前觸控式設計,而是模擬藍鯨水下溝通,以聲波感應為主,觀眾可以藉由感應裝置觀看介紹,認識藍鯨這個美麗而神祕的生物。海生館也會推出一系列與鯨豚相關的展覽與講座,引導民眾由生物學與生態學的視角,深度的認識這個海洋巨人,並了解我們為何要保育牠們。

更多關於藍鯨展覽的資訊,都將即時更新於海生館官網與臉書,歡迎關注,以得到最新消息!

藍鯨肋骨的骨骼標本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