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氏海馬隱身於花柳珊瑚內
文 | 海生館出版中心 王玠文 圖 | 海生館影像資料系統
你在學校裡做過分組報告嗎?有被分派過分組作業的讀者一定知道,小組裡可能有「神隊友」和「豬隊友」,「神隊友」會拉著整個小組一起成績進步、共同成長;而「豬隊友」則是讓組員們默默祈禱對方不要出錯,讓整體成績被拉下去。而在海洋生態裡,也有這樣的「神隊友」與「豬隊友」存在。
要在險惡的海洋環境中生活可不容易。為了能存活下去,海洋生物們各自發展出不同的「超能力」,例如牙尖嘴利的大口、堅不可摧的外殼、殺敵人於無形的毒素……等等,但也有許多生物選擇與其它生物合作,截長補短、創造雙贏。如珊瑚與共生藻,共生藻將營養「送」給珊瑚,以換取棲身之所,而珊瑚則利用共生藻提供的養分繼續茁壯,以此不斷正向循環。又有如視力差、但善於挖地道的槍蝦選擇與對周遭環境敏銳的鰕虎魚同居,一個負責蓋房子、一個負責守衛,有難時一起逃跑。就像你身邊那位會拉著你一起跑圖書館,謀求共同進步的好同學一樣。
不過,海洋世界裡並不盡然都是「神隊友」,也有許多坐享其成、名符其實的寄生蟲。例如有一種名為蟹奴的(Sacculina)蔓足類,在世界上有超過一百多種種類,牠們會將螃蟹變成自己的保母,而且男女不拘,公蟹也是牠們寄生的對象。蟹奴會入侵螃蟹的眼柱、神經系統等器官,遭寄生的螃蟹外表看似正常,但卻會停止繁衍與成長,並且幫助蟹奴傳播寄生後代〔1〕。牠們行徑,是不是像極了分組報告中,那位不太努力但卻與你共享好分數的同學呢?
科學家將生物同居生活裡彼此間產生的合作、占便宜等愛恨情仇,整理成了幾種關係,有雙方皆獲得好處的「互利共生」、只有一方獲得好處的「片利共生」、可能會造成一方損失甚至賠上性命的「片害共生」或者「寄生」。就像打遊戲要找好隊友一起組隊一樣,部分海洋生物也需透過「組隊」以在海洋世界裡生存下去。本期的《奧秘海洋》便要帶大家來認識這些海洋生物間的關係。首先恆春工商的生物老師邱靜玟博士先為我們釐清不同物種間的生活型態。而在海洋討生活不容易,即便甲殼生物已長出堅硬的外殼,還是得發展其他本領。海生館展示組的林嘉瑋老師向我們介紹甲殼類生物彼此間的共生與寄生現象,還有一些甲殼類會選擇讓自己的外表與居住環境融為一體,以躲避天敵的眼睛,就讓這篇文章來告訴你大型甲殼生物的生存策略吧。橈足類是許多生物的食物來源,對海洋生態系的平衡至關重要,但其實還有一些橈足類寄生在魚類與珊瑚身上,雖是「寄生蟲」,但牠們對於瞭解漁業資源與珊瑚健康狀況也大有助益,高雄科技大學漁業科技管理系的鄭有容老師與學生為我們撰寫兩篇文章,告訴我們橈足類這看似不起眼的生物在海洋裡的重要地位。而深海的生物因為生活環境惡劣之故,也需要透過合作或寄生,以為自己增加存活機率。本期廖運志老師帶我們一同潛進深海,觀察深海生物裡的生態。
各位還記得2020年在臺東擱淺的那頭藍鯨嗎?在經過專家學者們的修復與討論後,牠的骨骼即將在今年於海生館亮相,這是臺灣第一個藍鯨骨骼標本,而《奧秘海洋》也將為大家帶來一系列報導。在本期將帶來藍鯨標本展出的預告,陳勇輝博士也為大家介紹藍鯨這個美麗又神秘的生物,並告訴大家藍鯨對生態的重要性。
本年度的「《奧秘海洋》徵文暨繪圖比賽」也已開跑,歡迎大家踴躍報名!
參考資料:
1.張馨方(譯)(2020)。寄生大腦:病毒、細菌、寄生蟲 如何影響人類行為與社會。新北市:木馬文化
。(Kathleen McAuliffe,201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