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30日 星期一

科技,讓我們與海洋更靠近


海生館的ROV正在恆春半島海域下潛探索中光層珊瑚 (海生館大博物館計畫 提供)


文─王玠文─海生館出版中心
圖─海生館大博物館計畫 提供


想像一下,你好不容易才到了法國,排了兩個小時的隊後終於一睹史上最有名的女人―《蒙娜麗莎》的芳容,還沒來得及(在四公尺與厚重的防彈玻璃之外)細細品味文藝復興大師達文西的筆觸,就被警衛粗魯地催促著向前移動,最後在擁簇的人群下結束這場你期待已久的藝術體驗。這時你心裡想:「如果有辦法讓我能更靠近作品就好了。」

為了要緩解人潮,羅浮宮為近期的達文西逝世500週年特展想出了解套的方法,那就是與HTC合作,推出結合VR科技的虛擬實境展《蒙娜麗莎:越界視野》,讓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愛好者都能近距離地欣賞作品,讓觀者可以從另一維度了解藝術品,並將這些知識轉化為個人獨特的體驗。更特別的是,此特展還走出法國,到臺灣的故宮南院展出,讓國人不必出國門便能觀賞這幅文藝復興時期的巨作。

在網路發展日新月異的今日,人們對知識的獲取來源相對容易,但專注度也相對較低。許多知名的博物館如故宮、羅浮宮、大英博物館等這幾年來也持續將VR、科技展覽等技術持續帶入觀展體驗之中,希望藉由技術提升參觀者的興趣,將歷史脈絡活靈活現地呈現在觀眾眼前,且透過不同的展現方式縮短觀眾與學術研究間的距離,並提供他們正確的知識來源。

科技的發展讓我們不必出門,只要有網路,便能認識這個世界,縮短我們與知識的距離。Google Art & Culture 項目自2011年推出以來,便與世界上許多知名的藝術機構、博物館合作,期待創建一個能夠近距離欣賞藝術品的線上平台,目前已收錄超過1200間重要機構的作品。當我們想欣賞梵谷作品《向日葵》的細節時,我們再也不用飛到荷蘭,只要打開電腦(手機)輕輕一點,就能看到作品所有的細節與介紹。

隨著科技演變,博物館也在謀求改變,海生館也在持續摸索是否能在生物展示之外,找到更能激發人們關注海洋知識的方式。近年來海生館也透過教育部的「大博物館計畫」提升大眾對於海洋生物知識的興趣,並期望能讓民眾透過網路,在家中就能以「滴水不沾」的方式遨遊於海底世界。搭著近年來直播的潮流,將連研究人員都難以看到的深海景色透過網路呈現在觀賞者面前,讓人們看見,原來海洋不單純只有近海常看到珊瑚礁和小丑魚,還有更多未知等待我們去發掘。

為了因應現今網路資訊浮濫的現象,海生館也特別建置了Ocean Tag,網站搜集了各種海洋生物相關的知識與影片,想知道哪種生物的樣態與習性,只要上網查詢,就能找到正確的解答。即使無法來海生館參觀,仍能在線探索海洋。我們希望,如本期館訊封面所呈現的概念一樣,即使身在水泥叢林之中,只要連上網路,都能與海洋保持「零距離」。

今天起,讓我們打開手機、電腦,一起來認識海洋吧!


海生館ROV正在下潛,穿越珊瑚峽口 (海生館大博物館計畫 提供)

→點我看更多關於海生館ROV的介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