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1:藍鯨是地球上最大的動物,體重可達170到200噸。—徵文組高中(職)二年級金牌獎(P.24)
註2:尼龍繩纏繞在2020年臺東擱淺藍鯨的嘴部基端,解剖後發現該處骨頭被勒出凹痕,應是被長時間勒住所造成,沒有從繩索中掙脫。參考資料—徵文組高中(職)二年級金牌獎(P.24)
註3:藍鯨聲音可達180分貝,堪比噴氣式飛機。曾有紀錄百慕達的水下麥克風偵測到遠在愛爾蘭的鯨歌,橫跨整個海洋盆地。參考資料1、參考資料2—徵文組高中(職)二年級銀牌獎(P.27)
註4:鯨豚非魚類,為哺乳類。—徵文組高中(職)二年級銀牌獎(P.27)
註5:有關鯨豚的智商排名尚無明確證據。而在生物學的分類上,鯨魚、海豚、鼠海豚皆屬於鯨目(Cetacea),三者統稱為鯨類(Cetacean),「海豚」用以指稱海豚科或淡水豚科的物種,「鼠海豚」則專指鼠海豚科動物。俗名上,「鯨」會被用來稱呼體型較大或是與大型鯨相似的鯨類,而「海豚」或「鼠海豚」則用以描述小型鯨類。因此虎鯨俗名雖稱為鯨,實際上是海豚科的大型海豚。—徵文組高中(職)二年級銅牌獎(P.28)
註6:本館為以教育為目的之博物館,無訓練生物從事表演。為了改善圈養白鯨的生活環境,海生館成立了「白鯨諮議平台」,並廣邀各級專家來檢討,希望給予圈養動物更舒適的生活環境。也是在此宣言中,海生館宣布未來不再輸入保育海哺類生物,並不以非天然之「人工授精」方式讓母鯨懷孕。此外也設立白鯨相關的教育常設展和研究,為推廣白鯨保育做出努力。 〈白鯨宣言〉──《奧秘海洋》84期 —徵文組高中(職)一年級金牌獎(P.30)
註7:白鯨體重雄性成體約1500公斤、雌性成體約1350公斤。體長約3公尺(成體)、大約10年可達成熟體態。壽命約25-40年。參考資料—徵文組高中(職)一年級銀牌獎(P.32)
註8:在IUCN紅皮書中,北極熊現為易危,白鯨則現為無危。參考資料1、參考資料2
—徵文組高中(職)一年級銀牌獎(P.32)
註9:白鯨叫聲可概分為4大類,分別為:哨聲(tonal sounds/ whistle)、脈衝聲 (pulsed tones) 、回聲定位答聲(echolocation clicks)與混合聲(combined calls)。參考資料—徵文組高中(職)一年級銀牌獎(P.32)
註10:齒鯨的發聲是利用「猴唇」進行振動發聲,非空氣流動。—徵文組高中(職)一年級銅牌獎(P.34)
註11:在IUCN紅皮書中白鯨現為無危。參考資料—徵文組國中三年級金牌獎(P.37)
註12:Killer whale常被翻為殺人鯨,而英文原意較接近殺手鯨,因虎鯨會捕食其他大型海洋哺乳類,被稱為殺手(Killer)。參考資料—徵文組國中二年級銀牌獎(P.44)
註13:《鯨豚.海洋.漁人》為交通部觀光局東部海岸國家風景管理處出版,執行單位為中華鯨豚協會與成功海洋環境教室。—徵文組國中二年級銀牌獎(P.45)
註14:2020年臺東藍鯨擱淺的地點為沙灘。—徵文組國中二年級銅牌獎(P.46)
註15:花紋海豚體長可達3.8公尺,體重可達500公斤。—徵文組國中一年級金牌獎(P.48)
註16:剛出生的花紋海豚身上沒有刮痕,這些白色刮痕是花紋海豚在成長過程中,與其他花紋海豚互動,或是被其他生物咬傷所造成。—徵文組國中一年級金牌獎(P.48)
註17:虎鯨常被俗稱為殺人鯨,源自於英文俗名Killer whale,而英文原意較接近殺手鯨,因虎鯨會捕食其他大型海洋哺乳類,被稱為殺手(Killer)。參考資料—徵文組國中一年級銀牌獎(P.50)
註18:齒鯨類是利用噴氣孔下方的「猴唇」進行振動發聲。參考資料—徵文組國中一年級銅牌獎(P.53)
註19:日本御藏島亦有印太洋瓶鼻海豚出沒。參考資料—徵文組國中一年級銅牌獎(P.54)
註20:全世界有90多種鯨豚,臺灣曾紀錄的鯨豚約33種。參考資料—徵文組國中一年級銅牌獎(P.55)
註21:圖畫中應為小虎鯨(Feresa attenuata),《回家吧!小虎鯨安安》中主角亦為小虎鯨。—繪圖組國小中年級金牌獎(P.59)
註22:花紋海豚身上的白色刮痕也可能是在成長過程中,與其他花紋海豚互動所留下,不一定是受傷。—繪圖組國小中年級銀牌獎(P.60)
註23:不鼓勵觸碰野生海洋動物。—繪圖組學齡前暨國小低年級銅牌獎(P.64)
註24:2020年臺東擱淺藍鯨被網住的部位應為頭部。—特別繪圖組學齡前暨國小金牌獎(P.71)
註25:亞馬遜河豚的吻部應再長一些。—特別繪圖組學齡前暨國小銀牌獎(P.72)
註26:鰓上腔為軟體動物之構造,齒鯨類的發聲是噴氣孔下方的「猴唇」振動產生,再經由頭頂前方含脂肪的額隆來控制音波的方向,聲音的接收則是透過下頷骨內的油脂通道將聲波傳到耳骨與大腦。參考資料1、參考資料2—特別繪圖組學齡前暨國小銀牌獎(P.7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